10月 05, 2025

避免陌生人(眾生)消耗及拖累我們人生的良方---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作者: 許道清(Hsu, Taoqing;Tao Qing Hsu )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基本含義

慈,是給予眾生一切平安與快樂。悲,是拔除一切眾生的煩惱與痛苦。「大」,就是個人的心胸及格局要大,大到怎樣呢?大到心包太虛,就是含蓋整個時間與空間,就是含蓋整個宇宙,所有太陽及地球星系,就是含蓋過去、現在與未來。

「無緣」可以解釋為跟我們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實際解釋為跟我們沒有任何因緣牽連的眾生,包括,國際上各種人類種族,各種動物。

「同體」,在佛教來說,意指「同住在空性的法性體」。這比較深奧,如果您想深入了解,請參考此部落格諸多文章內容的解說。我在此以世間法,廣泛來說,「同體」可以理解為「命運共同體」或是「同體共命運」。

總結來說,即是對於那些跟我們沒有任何血緣或因緣的陌生人(眾生),我們用大胸懷及大格局的智慧,給予他們一切的平安與快樂;上述的這一切的陌生人(眾生),都跟我們同住在一個空性的法性體當中,我們都是命運共同體,因此,當用我們的大胸懷及大格局的智慧,拔除他們一切的煩惱及痛苦。這即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含義。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德行,用以求諸自己,非用以求諸他人。

請注意,「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是拿來要求自己行德,不是拿來要求別人行德,也不是拿來主觀性地去審視人家是否行德,來評斷別人的品德高低。別人是否具有「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德行,是他們自主的選擇,我們放在心裡明白就好,不一定要說出來。

「陌生人/眾生」實際上都間接或直接跟我們有因緣相牽的關聯性。

「陌生人/眾生」某種程度即是「無緣的他人」。「無緣的他人」即是對我們來說的陌生人,就是跟我們沒有什麼因緣關係的人,無論在生活上,或求學上,或工作上,完全沒有實際接觸的人,甚至可能只是從國內或國外各種新聞媒體看到的人,例如,政治人物。

在現今網際網路發達的年代,各種思想、觀念、決策、意識形態等等資訊,都可以透過網路社群媒體,即時連結並傳播,看似沒有因緣連結的個體,其實透過網路社群媒體,都有因緣連結的關係。換句話說,「陌生人/眾生」實際上都間接或直接跟我們有因緣相牽的關聯性。

我們從未接觸過的一些陌生人,例如,那些國內或國外的政治人物、或外交人員、智庫人員等等之類,他們的思想、觀念、意念、及決策,動則能夠影響或改變我們的人生及命運。我們可能直接或間接,遭受其害,也可能蒙受其益。而且有些國際智庫人員所發表的看法及言論,真的是居心叵測,內在動機不見得具有善意。真的是唯恐天下不亂,藉以從中僥倖獲利。如果我們的「自私自利」不用在這裡加以關注,我們如何能夠真正掌握自己的人生及命運呢?那這跟「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又有什麼關係呢?這在以下文章內容中將會提到。

●沒有智慧的慈悲,將會慣壞受幫助的人,同時,剝奪他們自我成長的機會。

有人聽到佛教師父開示慈悲,就主觀認為自己是心善慈悲之人,也是走在菩薩道之人。因為自己總是想辦法,給親人最好的協助與待遇,幫助他們的人生,行走的平安與順遂。但是,實際上是自己的偏袒之心,是自己用自以為是的心態,甚至是無知的善良,將所有經濟上的資源,拿來幫助他所設定的,想要幫助的對象,完全給他不勞而獲的待遇,想給他安樂,給他沒有煩惱與痛苦的人生。

但是,沒有想到的是,這反而助長了這個受到幫助的人,養成自大傲慢之心,養成以自我主義為中心,甚至無法對自己的人生負責,還要抱怨別人沒有對他負責,甚至反過來欺凌或嘲笑給他安樂的人。真正是慣壞這個受到幫助的人而不自知。

這多發生在癡情或重男輕女的父母,如何對待自己的子女。或是癡情的丈夫或妻子,如何對待自己的配偶。更糟的是,人民如何對待政黨或政府。是的,人民也會慣壞政黨或政府,包括慣壞這些政治人物。政治人物某種程度,也是享受人民所給予的資源,這人民甚至還包括國外人民,這是因為當今全球貿易的關係。在古代獨裁專制政體,多是加以勞役人民,甚至動則以藉口,剝奪人民的財產資源。這真的是良善的人民被那些政治人物欺凌。

  • 沒有智慧的慈悲後果,就是戰爭下,千萬人遭受嚴重的苦惱與傷害。

慈悲必須以智慧為基礎。沒有智慧的慈悲,反而可能會對自己及無辜的他人,招來致命性的苦惱與傷害。而這無辜的人,可能不只一人,也有可能是百萬人、千萬人、甚至是億人以上。怎麼說?

普通老百姓最慈最悲的人,莫過於父母。假設父母,因為沒有智慧的慈悲,慣壞自己的兒子,如果這兒子幸有大機遇,讓他當上了某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如我們上面所說的,這兒子因為被自己沒有智慧的父母慣壞了,因此養成自大傲慢之心,養成以自我主義為中心,他要求的不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而是要求別人對他的人生負責。他因此養成了「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自私心態。並且他能夠為此強詞奪理,千錯萬錯都不是他的錯,卻都是別人的錯。這種人對眾生,往往缺乏有智慧的慈悲與同理之心,一旦發動戰爭,就會對千萬無辜的人,造成嚴重的苦惱與傷害,但是,他自己卻對此完全沒有感受與同理心。

這種被慣壞的兒子,或者女兒,大至國家領導者,小至一般老百姓,都存在社會上,而且數量還不少。這對國際社會或國內社會的傷害性極大。這些對我們來說的陌生人,某種程度都在消耗及拖累我們的人生,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我們命運的順逆。但是,我們不一定有這種覺知。

  • 沒有條件的慈悲,是指行慈悲者個人,不具有貪瞋癡慢疑五毒心及運作。

真正的慈悲是沒有條件地對眾生付出,但是,也不是說沒有底線。在此所謂「沒有條件」,意指行慈悲者個人,沒有貪瞋癡慢疑五毒心,也就是沒有這五種毒心的交叉運作,所產生的條件。換句話說,真正的慈悲,是以清淨心為基礎。清淨心才能產生正確的智慧。

  • 慈悲不是擅自背負及承擔他人的人生、苦惱與痛苦。

慈悲不是當濫好人、不是當凱子去慣壞眾生,慈悲也不是讓眾生寄生在此,寄生在那,也不是去幫眾生承擔,食衣住行育樂的所有成本,或是幫眾生承擔,他們養老婆或養兒育女的成本,也不是自己跳下去承擔還不夠,還想辦法,去揪人來一起承擔。在亞洲,我看過許多這種,缺乏智慧的,慈母心態的,父母或長輩。最後,當這些父母或長輩,年老無依時,才悔不當初。換句話說,這種沒有智慧的慈悲,是在擅自背負他人的人生、煩惱與痛苦,也是剝奪及阻礙他人自我成長的機會。並且,這種慈悲是有條件的,其內在淺意識,是希望對方有所回報,作為條件。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我們人生之所以痛苦,是因為我們擅自背負了別人的人生課題。

屬於誰的人生課題,就歸還給誰。

我們卸下這種痛苦的重擔,我們就輕鬆快樂了。換句話說,我也避免了被他人消耗及拖累。

  • 慈悲是幫助眾生完全獨立自主,使其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慈悲是幫助眾生在思想上、人格上、經濟上及身心健康上,能夠完全獨立自主,使其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也就是無論他身處在什麼職位,從事什麼事務,特別是與他人性命、生活與財產安全有關之事,於此能夠對他人負責,即是對他自己人生的負責。慈悲並不是擅自背負或承擔他人的責任,而是在於承擔自己職責範圍內,所具有的知識與技能的相關責任,在此基礎上,對他人負起自身當責的責任。

其實我們人無法在世上獨活,即使我們有絕世的一技之長,我們也無法獨活。我們之所以能夠生活與生存,仍是需要眾生以其知識、技能、勞力、財力、時間與精神的付出,直接或間接供養或保護我們的結果。而我們對眾生最好的回饋,仍是各自以自己所具有的專長、知識與技能,運用智慧的慈悲,來加以對待眾生,投桃報李。

這部分其實不少台灣人,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宗教信仰,都做得很好。他們真正是做到「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畢竟,台灣有許多低調的修行者,都非常懂得這個道理。但是,在國際社會上,我認為不是如此。為什麼?

●國際上的貪婪者及投機者,擺明佔他國便宜,欺凌他國百姓。

我發現國際社會上存在許多內心貪婪的投機者,也可以說,想吸取他國資源的吸血鬼,特別會透過一些看似專業的權威人士,發表一些怪異的理論及莫名其妙的意識形態,來攪動國際政治,影響他國的決策,以謀取其個人或所屬團體的利益,甚至想要推送「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投機利得。換句話說,這些貪婪的投機者,妄想的是,欺凌他國以占便宜。

  • 謹慎他人,貪瞋癡慢疑五毒心的作祟,避免遭受消耗及拖累。

那些無辜的百姓,他們的人生及資源,往往就在這種情況下,被那些陌生的投機者,所消耗及拖累。換句話說,那些投機者,真正是在欺凌這些百姓。如果我們是有智慧的人,我們對此,必須關注及謹慎。為什麼?

我過去在部落格的諸多文章中多次提到,我們必須謹慎他人,貪瞋癡慢疑五毒心的作祟,對我們個人或群體,所造成的傷害。這些傷害相當多元,包括以下文章內容,我所提及的一切,甚至還包括,造成我們內心的創傷,等等。

這些國際社會上的投機者,往往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台灣的政治紛爭,或政治人物,以及平民百姓。這我們必須深入去觀察才能明白。但是,國際社會的投機者,不是我今天要探討及批判的主題。

  • 因緣就像骨牌效應一樣,會牽連倒下。

我只是希望讀者明白,這些投機者會直接或間接影響我們的人生,無論我們是那一個國家的人民,或哪一種種族,或哪一種宗教信仰。因為,因緣就像骨牌效應一樣,會牽連倒下,最後,會連我們的財產怎麼破損及消耗,我們的人生怎麼倒下,我們怎麼死亡,我們自己都不清不楚。

換句話說,那些國際的投機者,有可能正是那因緣骨牌倒下的第一張。而這第一張必是有人動手的緣故。我希望我這樣的解說,能讓讀者更加明白。許多國際國內的傷害事件,亦可以藉此推理或聯想。

●台灣有愛,展現在防患未然,以及各種事故後的救災及支援行動。

台灣是很有愛的地方,這種愛,不僅在於災害發生後,台灣民眾,同心協力的支援與救助,而更有愛的地方,在於防患未然。我記得過去閱讀報紙,或觀看電視媒體,經常能夠讀到或看到各種可能災害,防患未然的專題報導。例如,地震或土石流的災害預防。

可惜最近新聞多偏重在國內及國際政治的政爭紛擾,以及一些網紅及明星的糾紛及新聞,佔據了各大新聞媒體的版面。對於台灣花蓮光復鄉,發生堰塞湖事件,竟然沒有任何媒體有防患未然的相關專題報導。

直到發生堰塞湖潰壩,導致高山上一千多萬頓的洪水泥沙,黑泥土,大量向下沖刷並掩埋光復鄉一樓民宅及車道,鄉民被洪水沖走或淹溺而亡,造成嚴重的鄉民死傷及財產損失。廣泛又厚重的泥沙淤積,導致家園破損,無法居住。

這週末連假,即有一萬二千名志工,從台灣各地前往該處災區支援及救助。許多災民被安置於另一處。志工所準備的便當,甚至無法送達災民手中,災民只能連續三天吃肉包。義煮團所烹煮的白飯被阻擋送給災民,醫療車隊也在途中被阻擋。新聞媒體報導的結果傾向中央與地方政府的人為疏失。

  • 上至官員,下至平民,皆輕忽自己的責任。

這起災難的確讓我相當傻眼,種種跡象顯示,此事件的預防措施,有處理不當的問題,包括,相關資訊,沒有完全揭露給社會大眾知曉。因為,這麼嚴重的國土災害問題,災害發生前,並不見各大媒體大篇幅的報導,以及提供專家學者的意見及建議,以集思廣益,用以作為參考解方、預防及示警。

我個人看法,這也是從中央至地方官員,輕忽自己對國土及國民的職責,以及所應當承擔的責任,辜負了上天及國民,所給予的公權力及公餉福澤的供養。而災民本身,包括鄉民代表,則是漠視自身權益的結果。

  • 自己應該運用自私的標的及地方

話說人的本性是自私,可惜自私的用處,於應該運用的地方而不用,甚至是,不會運用。那就只好看著,自己的家園毀了,財產損失了,自己無安身之處,連三餐都無法一頓溫飽,甚至連命都沒了。這都是因為自己,不關心地方大小事,不關心中央及地方政府官員,到底做了那些事。而中央及地方大小事,真正是關己之事,這一切正是「自己應該運用自私的標的及地方」。可惜卻「自我拋棄這樣的自私」。那就只能,任由他人強烈的自私,將我們的權益忽視,甚至是,無情的賤踏及欺凌。

  • 政黨之爭,當展現大格局,大胸懷,大慈悲。

關心政治,並不是對持不同立場的政黨,進行惡鬥。政黨之爭,確實有權力及利益之爭,如果能爭得有格調,有智慧,有慈悲,展現大格局,大胸懷,大慈悲,就能讓社會大眾,以及這些後輩及晚輩,尤其是這些年輕人,學到一堂,精彩無比的政治課程。

但是,如果政黨之爭,極端對立,爭鬥吃相難看,心胸狹隘,格局低落,搞一些似是而非的論點及意識形態,為了爭鬥而爭鬥,那就容易落人把柄,讓群眾看笑話,同時也給社會大眾,做了最不好的示範。而這絕對無法帶給人民福祉。天降災殃,或者人禍攪亂,絕對無法避免。

  • 自我承擔責任,將「自私用在適當的標的」。

以上觀點放到國際上觀察也是通用的,尤其台灣地緣政治的風險,未解的政治難題,無論是台灣人或國際社會人士,都應當自我承擔責任,將「自私用在適當的標的」,關心國際政治,關心國內政治,以及台海兩岸政治,這才能確保我們自己及家人平安,財產及家園無損。如果大多數人能夠做到這一點,那麼,才能確保整個社會、國家及國際社會的平安、和平,以及個人的財產及家園,得到良好的保全。

  • 修行學佛者,當學世間入世的大菩薩。

尤其,如果我們是修行學佛者,雖有出世的修行精神,但是,如果沒有入世的行動,如何稱得上修行學佛呢?華嚴經中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對象當中,大多數都是居於各行各業的大菩薩,是世間入世的大菩薩。佛法不離世間覺,這些大菩薩並沒有自離於世間社會。

●我們人生之所以悲慘,主要的原因:自己的自私沒有運用在對的方向上。

所以,我們現在明白,如果我們人生之所以悲慘,主要的原因在於「自己的自私沒有運用在對的方向上」,即漠視自己的任何權益,包括,政治權益,也就是不關心國內外及地方政治發展及衍變,以及相關的任何大小事,這些即是眾生之事。那麼,不關心眾生之事,這可能導致怎樣的結果?

那就是我們自身,被他人的無知、怠惰、自私及其貪瞋癡慢疑之五毒心所拖累,甚至是傷害。拖累及傷害的結果,就是我們個人的生命、精神、時間、體力及財產等等資源的消耗,甚至是生命及家園的損失及毀滅。

  • 疏忽於,甚至不具有,「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所導致的結果。

例如,這次台灣花蓮光復鄉的災情所述,動用許多志工協助,國民社會大眾也紛紛捐款支援或贊助物資。這的確是人間友愛及善良的展現。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難道不也是社會大眾,包括那些災民,所擁有的資源(時間、精神、體力、財產等等),被那些可能怠惰於職責、或心懷貪婪者、或自私用錯地方者,等等之類者所消耗及拖累?

換句話說,這正是我們疏忽於,甚至不具有,「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所導致的結果。從以上所述,其他國際國內事相的發生,皆可據此類推及參考。

  • 政治與宗教的本質在於管理及服務眾人之事,包括管理及服務眾人之心。

當我們深入宗教後會發現,政治議題及政治團體運作方式,極類似於宗教議題及宗教團體運作方式。自古於國際上,政治與宗教多為合一,用於治理國民。這是因為政治與宗教的本質在於管理及服務眾人之事,包括管理及服務眾人之心,然而,有人偏離正直善良,藉此加以樹立權威,用以排擠異議之他人,或從事個人偶像崇拜。

  • 我們必須懂得,比那些在政治或宗教領域,搞強烈自私自利的人,「更加自私自利」。

今日於民主或獨裁政體,也能看到類似宗教的性質,即使有獨裁政體,宣稱它們為無神論,或有政治人物,以神之名義,行侵略他國之實。因此,關於政治與宗教議題,我們的「自私自利」必須用在「對的地方」,如何運用?那就是,我們必須懂得,比那些在政治或宗教領域,搞強烈自私自利的人,「更加自私自利」。為什麼?怎麼說?

如果我們不比他們「自私」,如我上面所提及,他們強烈的無明及自私,將吞沒或無視我們的權益,甚至對我們無情賤踏及欺凌。例如,我看加薩這些無辜百姓,甚至是他們的領導者,真正是不會運用他們的自私,甚至是將他們內在的自私用錯地方,用錯方法。導致他們這些百萬平民百姓處於顛沛流離,財產毀損,饑餓疾病,失業失學的狀態,甚至枉死。更別說他們這些領導者是怎麼死的。這在一些專制獨裁政體的國家,都可以看到類似的現象。

換句話說,如果我們深入去觀察,我們會發現,無論是他們這些領導者,或是他們這些平民百姓,真正是將他們自我的這個自私,用錯方法,用錯方向,用錯地方。換句話說,他們真正不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個道理。這如果我們有足夠的智慧,就知道自我警惕。

●避免被陌生人及眾生所消耗及拖累的良方:「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所以,如何避免我們自己被陌生人及眾生所消耗及拖累?有一良方,此一良方即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為什麼?怎麼說?

  • 凡人自私的格局極小,是屬於愚者的自私。

凡人自私的格局極小,多將自我的自私,用於耍小聰明、耍心理操縱、耍詭計算計、耍暗黑心機、給人設局陷害等等,或以爭鬥惡鬥的方式,用以佔人便宜,或侵犯他人,以便貪取利得,謀取自身利益。這無論在國際或國內政局,或職場上,或社會團體上,或家族生活上,都可能不幸遇到,或觀察到這種人。

或有人在祖產分產上,認為一切祖產,都是自己應得的。或有人在公司利益分配上,認為一切都應該歸己所有。而有種種暗黑手段。以上所述,這無論從政治或宗教的領導者,或從事者,至各行各業的平民百姓,皆可見到這種小格局的自私特徵。

這種自私,看似聰明,實則愚蠢。講白了,這種人的智商及智能極低,為人的素質及品格程度極差,奇怪的是,這跟學歷高低無關,也跟性別年齡無關。這是屬於愚者的自私。為什麼?

  • 真正聰慧的人,懂得大格局的自私:聰慧地為自己著想,即是為眾生著想。

一,真正聰慧的人,能夠看破以上這種小格局的自私伎倆,並且不屑這種行為。因為,以上這種愚者自私的技倆及手段,實在太浪費寶貴的生命及時間。有些聰慧之人,甚至會運用「退讓或裝傻的方式」以明哲保身,並且懂得遠離那些有毒之人。

一位聰慧並心胸廣大之人,他們懂得讓利給那些心機深重又心懷不軌的人,這是因為,聰慧之人之所以心胸廣大,乃在於他們必有世間專長,並有相當自信,足以謀生及自我滿足,同時,服務眾生及社會大眾,並不需要運用自私的小格局,來謀生謀利,或給自己享福。

其次,聰慧之人也明白,那些以種種自私之不良手段,所得到的利益,必會再以其他方式流失,如社會大眾所知,黑吃黑,就是其中一種。這是因果不滅定律,只是時間早晚差別。

  • 打壓及欺凌別人的人,所欠眾生的債務,必定會以各種方式,還給眾生。

打壓及欺凌別人的人,用不善的技巧手段,佔人便宜,謀取個人或團體的利益,這樣所欠眾生的債務,不用還,世間還有公平正義嗎?這是絕無可能的道理。

●諸佛菩薩與世間投機者所玩「零和遊戲」之差異分析及比較。

  • 諸佛菩薩所玩之「零和遊戲:

這類似於「零和遊戲」,就是打壓及欺凌他人的人,本來手中所擁有的,就只有數字零,就是沒有任何利益所得,就是他們命中沒有,他們硬是用不良的手段,從弱者及善良之人哪裡,得到利得的數字1,那麼,這個利得的數字1(+1),總有一天,他們必須面對,各種可能發生的方式,從他們身上來減1(-1),就是他們本身的財務及生命的破損,讓總和回到數字零。

我希望用這樣簡單的概念,讓讀者容易明白。所述「各種可能發生的方式」,多不勝數,甚至我們想都想不到,這只要我們對世間現象,多加以觀察,就能明白。換句話說,這些欺壓他人所獲得的利益,終究會以各種可能的方式,回到被欺壓的眾生身上。(0=1-1)

  • 凡夫俗子及投機者,所玩之「零和遊戲」:

凡夫俗子及投機者,所玩的「零和遊戲」。他們的想法概念,就是藉由欺壓別人,或耍技巧,讓別人吃虧,或用方法,讓別人承擔成本,就是讓別人的利得減1(-1)(損失利益),然後,讓這個利得加1(+1),加到他們身上(獲得利益),這樣的總和是零。(-1+1=0)

這樣讀者能夠明白,上述兩者,「零和遊戲」概念的差別?如果有人明白了這種差別,他們還想玩投機者「零和遊戲」,那我就不知道,他們的智商及智能程度,到底在哪裡。

所以,我們明白,凡夫俗子及投機者有小聰明,用其自以為是的方法,玩「零和遊戲」。難道,諸佛菩薩,就不會用其如來智慧,玩其創意的「零和遊戲」?

  • 惡有惡報,不是不報,只是時間未到。

二,從佛教的因果法則來探討,這種愚蠢的自私所種下的因,並不是善因,換句話說,這是「貪瞋癡慢疑五毒心」運動下所形成的惡因,這樣所造作的惡業,會像迴力標一樣,迴轉到造作者本身,一旦惡果成熟發生時,造作者必當承受,如前所說,只是時間早晚的差別,這時間的差別,除了現世報,還包括今生來世。您知道嗎?

我在看我那餵養的流浪貓身上,看著看著,竟然看到,牠們內在靈魂,那貴族般的高冷,好像牠們過去生中,曾經為人,身處高位。如果我貓糧放少了,或沒有補充,牠們直盯盯,怒瞪我的眼神,就好像在怪罪我,欠牠們似的,又好像在怪罪我,奴才沒有當好。唉!真是無言!但是,流浪貓會知道牠們身為流浪貓的苦嗎?

我個人的觀察,牠們不見得會知道,牠們身處於畜生道的苦。因為牠們的壽命通常不長,還來不及經歷老病苦,牠們就有可能因為意外而死亡。然而,讓我們人類意想不到的是,流浪貓竟然也會選擇自殺。為什麼?因為牠們也會因為感染寄生蟲或其他原因而有嚴重的憂鬱症。

  • 真正的無私,其本質仍然是「自私」,是用聰慧的方式,將「自私」的格局放大。

如果我們深入了解會發現,真正的無私,其本質仍然是「自私」,是將「自私」用在對的方向,用在對的地方,用在對的人事物,即是用聰慧的方式將「自私」的格局放大,放大到「我、佛、眾生」是一體,就是「同體」,就是在「同體」之中,對眾生沒有對立及排擠。這只要我們深入去觀想及探討就能明白。所以,為什麼我用「零和遊戲」的概念?我們只要明白這種「同體」大格局的概念,您就能明白,我運用佛教角度,所解釋的「零和遊戲」的概念。

  • 深度理解,佛教於同體中「零和遊戲」的概念:無得無失之住自性空性平等。

「零和遊戲」的概念,這還可以用更深入的概念去解說,就是,在「我與眾生同體」的概念中,假設這個「我」是投機者,第一階段,「我」從眾生的身上挖一毛錢過來,放到「我」自己身上,因為「同體」的關係,就跟從「我」身上挖一毛錢沒有兩樣。同樣推理到第二階段,那麼,從「我」自己身上,再將這一毛錢,放回眾生的身上,就像放回「我」自己身上沒有兩樣。

那麼,以此推理,這有一個概念,就是,第一階段,從「我」自己身上的角度來看,是「無得」;第二階段,從「眾生」的角度來看,是「無失」。換句話說,無論從「我」自己身上,或是從「眾生」的角度來看,皆是「無得無失」。這是佛教於法性體及自性體之空性中,「無得無失」的概念及應用。即是,無論是「我、眾生」皆同「住自性空性平等」。這是比較深度的理解。

從以上所述,世間很多事相及概念,包括,國際國內政治的紛爭,政治或宗教或經濟上對平民百姓的剝削或壓迫,家庭兄弟姊妹財產分配不公,夫妻彼此之間計較得失,公司分潤有失公平,等等,皆可以從中推想及衍伸。我們就可以理解,凡夫俗子及投機者的小聰明,終究不如諸佛菩薩的如來智慧功德。如果是您,您想選擇哪一種角色的聰明呢?是凡夫俗子及投機者的小聰明?還是,諸佛菩薩的如來智慧?

  • 「無私無我」,是從事利己利他之志業,是一種您我他,彼此雙贏及共享之事。

從心理學角度來探討,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哈羅德·馬斯洛(英語: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年4月1日—1970年6月8日),提出需求層次理論

金字塔從最低層到最高層,需要的等級如下:

  1. 生理的需要
  2. 安全的需要
  3. 愛與歸屬的需要
  4. 受尊重的需要
  5. 自我成就的需要
  6. 超越個人或靈性的需要(為1969年提出的Z理論)

真正的「無私無我」,是建立在個人「需求層次理論」金字塔的最高層需要的滿足之上:即「超越個人或靈性的需要」的滿足之上。換句話說,「無私無我」必須建立在金字塔六層需要的全部滿足之上,這才是個人生理及心理的健康及平衡。

對於大多數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或五十歲以下的中年人,他們的生命、精神及時間,正是處在追求及學習,這六種層次需求滿足的過程中。他們要完全達到這六種層次的需求滿足,可能還有一段時間上的距離。我個人認為,對他們要求「無私無我」,過於苛刻,也不合邏輯及道理。在人生五十歲之前,應該是認識自我,發展自我,追求人生自我實現及成就,打好這六種需求滿足基礎的最理想的時間及狀態。也是他們廣泛累積知識、技能及經驗,開拓人生視野,培養具有慈悲與智慧之正直善良,以及大胸懷及大格局的人生,用以奠基他們實現豐富滿足的餘生。可惜,這種自我發展與需求的滿足,都被外在各種奇怪的謬論,以及自以為是的,自私的意識形態,所干擾及打壓。特別是女性的自我實現與發展,會受到家庭與社會職場壓力的干擾與打壓。無論男性女性,有人甚至因此活不過五十歲。這是我過來人,年過五十之後,最深切的感受與觀察。

「無私無我」,是從事利己利他之志業,是一種您我他,彼此雙贏及共享之事。這即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即是「般若波羅蜜多」,即是「無上正等正覺」的智慧。這也即是我們對眾生慈悲,給予平安快樂,拔除眾生一切苦惱,於「同體」中,即是對我們自己慈悲,我們從中必受其益,同享平安快樂,沒有苦惱。

換句話說,這避免了我們自己的人生,被眾生所消耗及拖累。世間無論性別、年齡、種族、信仰、語言、職位高低,皆是眾生。更廣泛,還包括所有種類的動植物。當眾生沒有五毒心運作所產生的煩惱與痛苦,就如同我們自己沒有煩惱與痛苦,這就是正面影響。為什麼?例如,這避免了眾生因為貪心或瞋心,隨便拿刀或槍,隨機找人或砍或殺,誰會知道,我們自己是否是其中受害者之一?其他事相,皆可據此而推想。

  • 被要求「無我無私」是,個人人際關係與個人權利義務的失衡。

如果我們自己,被要求以犧牲自我的方式來利他,或被要求不求回報的付出,才稱作「無我無私」,我認為這是一種,我們個人人際關係與個人權利義務的失衡,是漠視,犧牲者,與不求回報的付出者,其所擁有的各種權益;同時,也是漠視,我們個人的「需求層次理論」的六層次總需求。即是漠視,我們這六種需求的滿足。而這足以造成我們內心不平衡,甚至是心理創傷。即是漠視我們的基本權益。即是有心機且自私之人,對我們所刻意為之的心理操縱及意識煽動,以謀取其個人利益。

  • 明白「無私奉獻,無我為人」有被刻意為之的心理操縱及意識煽動的空間。

自古以來,許多女性,往往被父母權威,或父權社會,或國家政局,甚至是一些以男性為主導的宗教團體,用這種,以犧牲自我,以及,不求回報的付出,甚至是不要有計較心理,作為無私奉獻的認可與讚揚。現代社會,無論在政治或宗教領域,則傾向操縱無知及涉世未深的年輕人「犧牲奉獻,無我為人」。在佛陀教育中,我從經典中,我從未讀過佛陀教誨弟子們必須「無私奉獻」,或者「無我為人」。絕對沒有這回事。為什麼?

願王普賢菩薩於「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中所提及的十大願: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恆順眾生、普皆迴向。

請問您從中看到哪一願是「無私奉獻」,或者「無我為人」?

十願當中之「廣修供養」,是供養誰?是供養諸佛如來,不是供養凡夫眾生。講白一點,不客氣一點,凡夫眾生憑什麼,讓一位已修證成果的願王菩薩供養?這我們必須明白。

  • 「無私奉獻,無我為人」,屬於「隨喜功德」的一環,是我們自主性的選擇與決定,而不是來自於別人的要求與操縱。

十願當中之「隨喜功德」是在上述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六層總需求,皆得到滿足之後,自我就自己的能力,斟酌衡量,量力而為,如救災捐款之類,或供養廟寺道觀精舍。「隨喜功德」,即是,不需要在能力上膨脹自己,或與人比較高低。如果這些受救助者或接受供養者,因為我們的付出微薄,金額不多,因此而漠視或輕視我們,甚至排擠我們,那是他們心胸與格局的問題,絕對不是我們的過錯與問題。當明白,「無私奉獻」,或者「無我為人」,是屬於「隨喜功德」的一環,是我們自主性的選擇與決定,而不是來自別人的心理操縱,或意識煽動,或情緒勒索的要求。

  • 有願力,修行慈悲與智慧,並願意精進,與諸佛菩薩的清淨心相應,必獲諸佛菩薩的護佑與提攜。

再者,從「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及「阿彌陀佛經」,從他們所發的願中,眾生如果跟祂們無緣,跟祂們不相應,您覺得,祂們會理你?祂們會對你,無私無我?祂們會讓你,財富利益豐厚?絕對不會。為什麼?

祂們都是已經修證成果的菩薩及佛,凡夫眾生也得與祂們有緣,並與祂們的慈悲與智慧相應,祂們才會對凡夫眾生,無私無我。換句話說,這有沒有條件?這當然是,具有條件及前提。

這個條件及前提,就是我們有願力,修行慈悲與智慧,並願意精進,與諸佛菩薩的清淨心相應。如果我們怠惰、無知、自私,又無明,一般人都不想理會我們了,更何況是諸佛菩薩。您會去理會、供養或提攜一位怠惰、無知、自私,又無明的人嗎?

  • 無情的慈悲,是一種智慧。

那我們有一個疑問,那諸佛菩薩到底有沒有行「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德?祂們老早發願在哪兒,怎麼會沒做呢?這只要我們研讀這三本佛經,就能明白。

然而,如果一位作奸犯科的人,或是欺壓別人的人,提出這樣的說法:我與諸佛菩薩「同體」,諸佛菩薩應該對我「無私無我」,應該對我「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所以,應該給我錢財花用,讓我發財致富。

您覺得,諸佛菩薩會理會這種人嗎?當然不會。為什麼?

因為,無情的慈悲,也是一種智慧,是以智慧為基礎的慈悲,才不會慣壞這種人,也才不會助紂為虐。因此,佛法的道理就在哪兒,實際運用仍須要智慧。亦即,我們的善良與慈悲,仍需要金剛手段,仍需要以智慧為基礎。如此我們的善良與慈悲,才不會被人家利用與欺凌。

  • 「無私無我」是對自我修行的要求,而不是對凡夫眾生的要求。

我個人認為,沒有任何人有資格,對我們要求「無私無我」即使是我們的父母,都沒有這種資格。這從心理學家馬斯洛「六種需求層次理論」去分析及了解,即可明白。

所以,從另一角度來探討,據此我們可以明白,「無私無我」是諸佛菩薩為凡夫登地前,或登地成為菩薩後,其對自我修行的要求,而不是對凡夫眾生的要求。換句話說,諸佛菩薩其「自私自利」的格局極大,大到無邊,大到超乎我們凡人眾生所能想像。問題是,那請問祂們「自私」於什麼?「自利」於什麼?

●諸佛菩薩與凡夫俗子,對於實踐「成功」的差異。

我們凡夫,為人做事,必有一個自私自利的方向及目標。諸佛菩薩當然也不例外。這就是諸佛菩薩尚未成佛前的願力,在諸多的願力中,祂們一定有一個共通點,就是這個願力最終極的目標,就是「成佛」,成就自性佛陀的智慧與功德。這就是修行學佛者的「成功」,即是,成就如來智慧功德,此如來,是指修行者自己,不是他佛。這與凡夫俗子的「成功」,成就世間功名利祿,有著極大的不同。

  • 「成佛」後的「自利」有那些。

那麼「自利」於什麼?將釋迦牟尼佛所開示的十大佛號,深入去了解,融會貫通,就能明白「成佛」後的「自利」於哪裡。然後,我們深思之後就能明白,這的確是「自利利他」。那麼,如果我們人生有選擇,如果我們足夠聰慧,為什麼不選擇這條道路呢?十大佛號,相關連結,請參考如下(請自行連結翻譯軟體,或參考網路中文資訊):

  • 慈悲與智慧兩足尊,也是我們自己,遵循佛陀的教誨,所具有的尊貴的兩足,行走於自我修行的菩提道上。

佛教的本質是慈悲與智慧兩足尊。這兩足尊,是指佛陀尊貴的兩足,用於行走於佛道,也是我們自己,遵循佛陀的教誨,所具有的尊貴的兩足,行走於自我修行的菩提道上。是我們個人對自我的修行,而不是他人,用他於宗教上的領袖地位,來要求眾生,要求我們,要對別人慈悲。

如果有人運用其宗教上所樹立的權威,以救度眾生為理由,將「無私奉獻」或「無我為人」,連結於「慈悲與智慧」的文字相或文字用語,或者任何修行的概念,例如,佈施,我們自己內心,必須特別謹慎,並要懂得獨立思辨,想想他們內在的動機為何?是善意?還是惡意?還是兩者兼具?還是用虛假的善意,掩蓋真實的惡意?

尤其是無知的年輕人要特別注意,為什麼?因為這其中具有極大的心理操縱及情緒勒索的空間,操縱者得以從中謀取龐大的利益。

●釋迦牟尼佛遵守出家人的戒律:不蓄資產。

釋迦牟尼佛當年講經說法,的確有不少權貴人士,無私無我,供養精美的道場精舍,及住宿餐飲,並參與其中,共成佛事。然而,這一切都不屬於釋迦牟尼佛所擁有的財產,因為祂遵守一個出家人的戒律:不蓄資產。

釋迦牟尼佛於一處道場精舍講經說法,因緣圓滿,即帶著眾多跟隨弟子,前往下一個權貴所供養的道場精舍安居,他老人家是在雙樹林間,圓寂入滅,不是在任何人供養的道場精舍。這跟當今的出家人及在家人不同。

  • 蓄積資產的出家人或在家人,依道生活,要求信眾無私奉獻、無我為人,出錢出力。所欠眾生的債,生生世世,還不完。

一個會蓄積資產的出家人或在家人,主持道場佛事,甚至開立公司、醫院、診所、學校、超市、商店、餐飲,以從事營利事業,美其名為弘法利他事業,卻要求信眾,無私奉獻、無我為人,出錢出力。

如果您不是那位主事者及經營者,也沒有任何股份分潤及薪資,也不是其中具有酬勞的員工,您只是單純一位信眾,您認為這樣合理嗎?這樣符合邏輯嗎?您不覺得怎麼想都覺得奇怪嗎?一個有智慧又明理的政府,難道不需要站在這樣信眾的立場及角度,去深入了解一下嗎?還是政府認為反正有稅可收,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漠視這些無知信眾的權益?

我們實際可以發現,那些主事者及經營者,真正是在欺凌,那群善良無知又容易被心理操縱及意識煽動的信眾。講白了,他們是在佔這群絕大多數善良又無知信眾的便宜,將這群信眾當傻子耍,真正是在消耗這些善良無知信眾的時間、精神、體力、勞力及財力。

我從佛教因果法則來看,這些主事者及經營者,依道生活,如此作為,所欠眾生的債,真的是,生生世世,還不完。那就是怎樣?百分之百跳脫不出六道輪迴,直到他們有一世,真正懺悔覺悟,才有可能停止六道輪迴。

  • 政治與宗教有其相似之處。

如前所述,政治與宗教有其相似之處。一個政黨一邊蓄積財產,一邊要求企業或民眾捐款支持,或者要求義工無償付出,甚至在掌握國家機器後,要求人民無私奉獻,無我為人,甚至有的連自家祖上土地及財產都得上繳給政黨。這跟上述心理操縱情況極為類似。而善良且無知的年輕人,在政治意識上,往往是最容易被心理操縱及意識煽動的一群人。

  • 從法律觀點,存在所謂的「不公平交易」,「不平等互惠」,以及上位「不當得利」的情況。

從上所述,再從法律觀點來看,無論是政治或宗教,從交易與互惠的立場來探討,上位與下位其實很明顯存在所謂的「不公平交易」,「不平等互惠」,以及上位「不當得利」的情況。這只要我們深思就能明白。上位就是那些政治或宗教的主事者及經營者,下位就是那些善良無知的群眾或信眾。如果您是那些善良無知的群眾或信眾之一,您願意這樣被對待嗎?

●我們人生之所以被消耗及拖累的原因。

所以,我們人生之所以被消耗及拖累,就在於我們的善良,被那些具有貪瞋癡慢疑五毒心之人有意識或無意識,有覺知或無覺知的利用及欺凌。當他們無論在政治或宗教領域搞砸或出錯,我們還得充當救火隊,無私奉獻,無我為人,出錢出力,我們甚至傻到被有意識地讚揚並自我感覺良好。我們就是這麼的無知。

這種情況,在某些家族或家庭也存在這種現象,特別是在重男輕女的家庭。可見這是極普遍的現象。除非自己曾經是受害者,並有這樣的反思,否則誰會獨立深思這種問題?既得利益者及造事者,誰會來探討及自我反省這種問題?絕對不會。

  • 貪欲為苦本,以苦欲捨苦,相續苦不斷。

從以上所述,就我個人的觀察,無論是那些在國際國內的政治宗教領域,具有貪瞋癡慢疑五毒心之主事者或投機者,或是受到這些主事者或投機者之陌生人所牽連或拖累,而消耗或破損自己人生的無辜百姓,他們的內心都充滿著煩惱與痛苦。這即是佛陀所開示的「生苦」,生活的痛苦,活著的痛苦。

這即是雙方,將個人的自私(貪瞋癡慢疑),用錯對象、用錯方法、用錯地方,這是「苦」,這些凡夫俗子眾生,用這種「苦」(上述五毒心之苦),去解決自己的「生苦」,那是「苦上加苦」。其他事相,都可據此類推。

  • 明白各種苦因,對症下藥。

如果我們明白各種苦的成因,我們就懂得對症下藥,即是找出解決的辦法。大家腦力激盪,集思廣益,從事廣泛或專業、正面性的且有益的探討、分析、建議與分享,以此幫助國際或國內社會大眾,包括我們自己,防患各種可能發生的問題與災難,包括,天災與人禍,甚至是戰爭。以避免我們的人生,被無情、怠惰、貪婪或無知之人所消耗及拖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如果能夠應用於防患未然,將更勝於事後補救及援助。

  •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是拿來要求自己,不是拿來要求別人。

當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是我們個人修行與德行,是拿來要求我們自己,不是拿來要求別人,這我們必須明白。我們可以建議或分享,這個良好的概念及行德,但是,我們無法強迫別人接受,或要求別人,或情勒別人,這我們自己要懂得這種分寸。

●主題總結

  • 佛教角度對慈悲的開示

總結以上,慈,是給予眾生一切平安與快樂,以佛教的角度,即是教導眾生明白及學習「戒定慧三學」。悲,是拔除一切眾生的煩惱與痛苦,以佛教的角度,即是教導眾生斷除「貪瞋癡慢疑五毒心及其運作」。為什麼?因為,唯有眾生處在內心清淨(戒)、安定(定)及智慧(慧)的狀態,在此基礎上,所從事的一切行為,才能真正平安與快樂;「貪瞋癡慢疑五毒心及其運作」是眾生一切煩惱及痛苦的根源,眾生唯有自己有心、有意識,願意自主決定,拔除這個根源,才能真正拔除苦惱。眾生在這過程的理解及實踐,需要時間及經驗的累積。

  • 我們皆可運用專業知識、技能及資源,對眾生力行「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以上述事理為基礎,將之延伸及聯想,應用到世間,上至國政,下至民間各行各業,無論我們身處於哪裡,無論國內或國外,皆可運用專業知識、技能及資源,對眾生力行「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如此,當眾生平安與快樂,沒有痛苦與煩惱,那麼,眾生搞出一堆麻煩事,來消耗及拖累我們人生的機率,則可趨近於零。講白了,這是為我們自己著想。

  • 上策「防患未然」,下策「補救及援助」。

國內政治,對眾生力行「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當明白,上策「防患未然」,下策「補救及援助」。做任何事,事前「防患未然」所耗費的時間、人力、資源等等成本,都會比事後「補救及援助」所耗費的成本,還要低得多,而且,更有效果。這我們從許多事相都可以觀察。

  • 對眾生力行「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則可以促進世界及台海兩岸和平。

國際政治,包括,台海兩岸政治,對眾生力行「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則可以促進世界及台海兩岸和平。這只要我們用心思惟,就能明白。國際政治,那些檯面上的領導者,不少是自戀型人格。只要我們對自戀型人格有做一些了解,就會明白。

那些自戀型人格,身處高位,掌控一切,看似風光,實際充滿種種煩惱,內心極度黑暗痛苦。換句話說,是「貪瞋癡慢疑五毒心及其運作」最典型的代表。如果要促進世界和平,甚至是台海兩岸和平,必須從這根本處著手。其他政治意識形態及國防軍事的對抗及比較,都是,事相上的變化。

事相上的變化,在佛教看來,它是虛幻不實,是,無常。執著於此,就如同,愚人迷幻於,並追逐於,漂浮在空中,色彩繽紛的泡沫。如金剛經所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具有毒心的人,認知能力低,罹患失智的風險高。

根據心理學上的研究及觀察,那些具有毒心的人,認知能力比平均統計年齡更低,壽命比平均統計年齡更短,罹患失智的風險,比平均統計年齡更高。如果我們有研究或觀察,甚至實際照顧過失智患者,就會明白,失智症患者對自己失智,沒有病識感,甚至日常活動與應對問答,可能看似正常,但是,絕對會在一些行為舉止或應答,讓人發現怪異的地方。

有些失智症家人初期甚至沒有發現異常,直到經過半年,甚至一、二年,才發覺這個人真的失智,需要照顧。又根據醫學研究,隨著老人年齡愈高,罹患失智症的風險也愈高。七十歲以上老人,平均大約每十人會有一人失智,如果是八十歲以上老人,則是每五人會有一人失智。

很多書籍及網路資訊,家人分享照顧失智老人的過程及辛苦點滴,從中可以了解失智症患者的多重樣貌。我個人的看法,這些國際政治人物,外交人員,國防軍事人員,以及國際智庫的學者,我會建議他們,對這方面也需要去研究及了解,為什麼?

  • 政治高壓環境的高齡領導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高。

目前這些專制獨裁國家的領導者,多數已經年過七十歲,甚至年過八十歲。總總跡象顯示,他們會永久執政。我以一個過去曾經是全職的家庭照顧者,以及過往曾經的醫護知識,作為基礎,我看這些,年過七十歲,專制獨裁國家的領導者,絕對是一位患有慢性病的老人。

從他們的身體樣態,作為觀察,他們罹患失智症的風險相當高。根據研究,身處於高壓環境的工作者,其罹患失智症的風險相對高。專制獨裁國家的政治環境及氛圍,相對高壓,據此可以推測,這些領導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相當高。

  • 失智症患者,他們的意識決定及表達,游走在看似正常,以及不正常之間。

根據我對失智症的了解,如果這些高齡的獨裁統治領導者,罹患失智症,他們的意識決定及表達,將會游走在看似正常,以及不正常之間。如果那些下屬,不明白這位領導者已經失智,那些下屬,將會將這位領導者意識決定及表達,當真一樣對待及處理,那將會是國民及世界人民的災難。

  • 失智症患者的行為及決定,經常超出我們正常人的意識判斷。

有人或許會幸災樂禍,認為,這樣正好有理由,讓他們下台。我不這麼認為,為什麼?有些已退休多年的八十歲失智症患者,仍然認為自己在崗位上,因此,一大清早,就到他當年的崗位報到,說他要上班。我要說明的是,失智症患者的行為及決定,經常超出我們正常人的意識判斷。更何況,這位失智症患者,有可能是專制獨裁國家的永久執政的領導者。

如果我們有去了解就明白,一般失智症患者的家屬,經常被失智症患者,搞到失眠,精疲力盡,甚至情緒失控,暴打失智症患者。一般失智症患者都這麼難搞了,更何況如果他是一位永久執政的領導者,那鐵定是搞得國際及國內社會大眾,雞飛狗跳。

失智症患者通常會伴隨其他共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癌症,或是洗腎。這種病人的情緒高低起伏,相當激烈,甚至會有暴力傾向,尤其是男性更是具有暴力及攻擊,一般沒有受過醫護訓練的人,很難面對及承受。

  • 國家高齡永久執政領導者罹患失智症,將會長久消耗及拖累眾生。

我要說明的是,從以上所述的情況下,這些年過七十歲或八十歲,永久執政的領導者,一旦他們罹患失智症,又在沒有被發覺的情況下,百分之百,絕對會長久消耗及拖累眾生,也就是我們的人生。就是整個國際國內政局以及平民百姓,都會受到極其負面的影響。為什麼?

男性具有強烈的攻擊性,又具有好戰及好爭鬥的性格,這些特徵,不會因為這些男性年過七十歲又罹患失智症而消失,相反的,可能會更加劇烈。從佛教的角度來看,這不是那些年過七十歲或八十歲,永久執政的領導者之福,更不是眾生之福。這個解方,仍是必須以柔克剛。我個人認為,以剛制剛,並不是一種聰慧的做法。

  • 對高齡永久執政的領導者,最大的慈悲:規勸他老人家,優雅退休,安享晚年。

人生有上台時,也有下台時,如何優雅下台,則需要智慧。如果這些永久執政領導者的家屬,有以上我所說明的種種覺知及認識,我會建議這些永久執政領導者的家屬或親友,規勸這些領導者,優雅退休,好好安享晚年。那將會是您們這些家屬或親友,給予這些想要永久執政的領導者,最大的慈悲。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是對眾生,最大的慈悲。那將是雙方之福。

  • 餘生很貴,當珍惜家人彼此之間的陪伴。

餘生很貴,如果有智慧,就知道,在所剩的餘生中,家人彼此之間,當好好珍惜,互相陪伴,這即是無價,無比珍貴的價值。一旦生死離別,即各奔東西,來生來世,要再相遇的機率,幾乎是零。一旦隔世,過往所擁有的權勢、地位、財富版圖,都不再是自己的。

換句話說,今生今世用盡心機,所拼搏而來的一切功名利祿,對於隔世的自己來說,皆是空幻且徒勞。不如留點陰德給自己,利己利他,對自己來說,才是帶得走的饗宴。

  • 但願眾生真明瞭,無上大慈悲,利己亦利他。

但願眾生皆能明了「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及其應用,並運用個人的專業知識、技能及資源,將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落實於日常生活與工作之中,利己利他。使自己及他人,皆能蒙受其益,共享福澤,促使家庭、社會、國際社會的每一個人,皆能因此而得到平安快樂與幸福。祝福大家,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