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許道清 (Tao Qing Hsu)
日期:西元2019年4月17日
「不是人人有機會學佛」,不僅是我個人學佛過程的心得,釋迦牟尼佛亦曾開示,並不是所有眾生與佛有緣。祂曾開示說:「佛不度無緣之人。」也就是說,若跟釋迦牟尼佛無緣,那麼就很難從祂那兒,聽聞佛法,得到救度,而脫離人生苦海。
釋迦牟尼佛曾講一段故事,他說有一天他走到一位不識字的老婆婆家門前向她老人家化緣,因為這位老婆婆歷生歷劫都跟釋迦牟尼佛無緣,生生世世都活在人生大苦海之中,不得救脫,釋迦牟尼佛於心不忍而生起慈悲,希望藉由這次化緣,讓老婆婆有機會與佛結緣,種下善的菩提種子,可惜,老婆婆見到釋迦牟尼佛,就升起厭惡之心,亦不佈施飯菜給釋迦牟尼佛,且不耐煩地趕他走,這樣三次往返,仍然無法與這位老婆婆結緣。
釋迦牟尼佛於禪定中觀出這位老婆婆與弟子阿難有緣,於是派阿難去向她化緣,開示佛法,與她結緣,讓她種下善的菩提種子。阿難是釋迦牟尼佛的堂弟,也是釋迦牟尼佛的侍者,當時年輕又俊帥,老婆婆見到阿難就很高興地佈施,並歡喜地聽聞阿難講說佛法。因此因緣,而種下善根。
釋迦牟尼佛講這個故事在告訴弟子,並不是所有眾生都與佛有緣。即使佛都親自站在她面前了,她也不知道他是佛,而錯失種下善根的機緣,更別說向他拜師學佛。在佛經中,釋迦牟尼佛曾開示,有八種障難因緣,無法聽聞佛法,分別是:生於地獄者,生於餓鬼道者,生於畜生道者,生於長壽天者,生於邊地者,盲聾瘖啞者,世智辯聰者,生在佛前佛後者。
世間有很多智商很高的人,學習數理對他來說很容易,因此,很快就跳級自大學畢業,或很會讀書,記憶力好,思辨能力強,滔滔雄辯,似乎有理,看起來非常聰明,可惜沒有因緣聽聞佛法,或聽不進佛理,因智商高而早逝或犯罪者不少,多因其個性孤僻和自負,這我們從國內外新聞報導,或從中外歷史人物,可觀察一二。盲聾瘖啞者還包括中重度智障者,在古代盲聾瘖啞者沒有機會受教育,加上環境及個人因素的限制,也沒有因緣聽聞佛法。
佛在天道亦講經說法,但並非所有天道眾生得以聽聞佛法。能生於長壽天者,乃於世間修學禪定,可惜只修定而不修慧,於定中不動一念,修出福報,得生於長壽天,雖生於天道享福,終日於定境中,不生一念,以為這就是解脫,而成為自障難(於修行學佛的道路上成為自己的障礙和困難),無緣聽聞佛法。
世間很多人以為這種修行境界很高,而被捧為高修行者或上師,也很多人用這種方式教導群眾,教人於定境中一念不生,乃定境中最高境界,而廣受信徒供養;有人並拿金剛般若經之無相無念無想為論據,就「死」在定境中一念不生,連更高深的佛法智慧都不學。
生於地獄、餓鬼、畜生道者,因業障深重,亦自生障難而無緣聽聞佛法。生在邊地者,從目前地理上來看,大概指南北極,歐美非洲等地,古代這些地方沒有佛法,只在中土亞洲,有佛法傳播。目前隨科技發達,距離雖已不是障礙,佛法也已傳播到歐美非洲,但不普及。佛法在地球完全普及的年代,是在彌勒佛出世時,那時世界和平,人壽八萬四千歲,女子五百歲才出嫁,人類的疾病只有飲食及大小便,換句話說,幾乎根本沒有疾病的存在,多數人類的智慧和福報都很高,人人歡喜學佛,聽起來像天方夜譚,但那是五十六億年後的事,換句話說,人類要進化到那種狀態,還需要很長久時間的努力和磨合。以目前科技發展的狀態來推想,不無可能。
生於佛前佛後者,指在時間上,不與佛同世,無佛說法,亦是自身善因善緣不足,無緣見佛聞法。此佛狹義來解,指的是佛陀釋迦牟尼佛;廣義來解,則是無數無量諸佛,包括,彌勒佛,阿彌陀佛,或現世修行證悟成佛者。
這八種障難涉及不同維度空間。但這八種障難也可以說就在世間。有些人活在這世間就好像活在地獄中,恆受獄刑,種種凌虐;有人就好像活在餓鬼道,恆受飢餓之苦,例如,非洲難民;有人就好像活在畜生道中,或被販賣人口,恆受鞭打驅役,或者無人性而作奸犯科,燒殺擄掠。這些人因為業障深重的緣故,來此世間將受盡苦楚與折磨,故沒有因緣,也沒有福報與智慧,聽聞及修學佛法。即使佛將佛法送到他們面前,他們也無感無應,甚至可能謗佛、驅佛、毀佛。
除了上述八種障難之外,有一種人也無緣聽聞佛法,那就是世間福報太好的人,好到不知人間疾苦,好到自己不知苦是甚麼滋味,更別說能有同理心體會他人的苦,如古代一位末代皇帝晉惠帝。晉惠帝繼承帝位及祖國江山,換句話說,祖產都是他繼承來的,並不是自己努力打拼的所得,財富及世間福報都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在他在位期間,發生大飢荒,臣子向他報告情況,晉惠帝竟回:「這些人為什麼不吃肉粥呢?」這世間的事是公平的,有時候世間福報太好,享盡不勞而獲之福,人就會無腦,智能不足,以為他所擁有一切皆理所當然,都是他應得的福報。這樣的人既無自救自度苦海之念,更別說有救他度他脫離苦海之心。晉惠帝是典型的先富後窮之命,國家就在他手下破敗而亡。這裡邊還有很有趣的歷史故事可以研究,那就是他的妻子賈氏弄權。其實將它縮影,就是一個家族或家庭的故事,而這也都是可以借鏡。
此外,還有一種人也無緣聽聞佛法,更別說學佛了,那就是整日為窮所苦,日日年年,惡性循環,還來不及有一念求脫苦海,就慘遭惡死,或自絕而亡。這些人多早逝或早夭,活不過二十五歲,或活不過六十五歲。通常他們為了生活求溫飽,而日日辛勞,甚至窮忙,愈忙愈窮,窮忙到甚至欠債逃債,或成為階下囚,要有閒暇來念一句佛號,或靜下心來聽聽佛教師父的開示,是絕無可能的事,更別說去思維人生的大道理。現代人都知道理財投資,吸收很多財經及股票知識,但是,很少人知道學佛就是一種很優質的自我理財投資,其所累積的精神資本,足以讓自己和家人脫離貧窮,而滾出實質的財富。但是,必須心存正念,跟著佛陀的腳步踏實地學習。
所以,學佛必須具足兩種基本因緣,分別是福報和智慧。必須這兩種因緣同時具足才有可能學佛。有福報而沒有智慧,像晉惠帝;有智慧而沒有福報,也沒有因緣學佛,每天為了養家活口,窮忙不已,或加班加到累死的這種,大抵也無心無力來學佛。有些人聽聞佛法後,覺得學佛很好,有心想要學佛,可是總有家人勸說,你就退休了再去學也不遲,現在工作養家比較重要。殊不知,恐怕還活不到退休就「陣亡」,在這一世也就錯失學佛的機會。
有些人對學佛的概念,還停留在出家為僧,受戒吃齋,放下世間一切享受,生活清苦地誦經拜佛。其實,在佛經中,釋迦牟尼佛也開示不少居士菩薩,這些證悟到菩薩位或佛位者是居士,而不是出家人,例如,維摩居士,騰蔓夫人。在佛陀身邊的四大菩薩,有三位呈現的是居士相,分別是: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祂們身上有頭髮,髮飾、項鍊、手環及腳環,皆是瓔珞珠寶,這是印度的傳統,穿金戴銀,身戴瓔珞珠寶,表示身分的尊貴和富貴;只有一位地藏菩薩呈現的是出家相 (但是,我祖父所供奉傳承下來的地藏王菩薩像,䰔黑頭髮,相貌莊嚴,頭戴金冠,身穿金裟,頸項穿戴佛珠,手戴金環,呈槃坐禪定法印,是居士相,世間唯一)。
在阿彌陀佛經中提到十二位賢士,這十二位賢士皆是證到菩薩果位,祂們呈現的是居士相。在華嚴經中,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祂所參訪的這五十三位高修行者,位居各行各業,男女皆有,多數為居士相。目前在台灣以居士相弘揚佛法者也不少,皆默默地以部落格或網頁的方式弘揚佛法,少數有成立團體運作。
學佛並不需要執著在相上。持偏見地認為出家人才是學佛的正統傳承,居士就不是,將自我障礙,而錯失跟隨良師的機會。亦不要認為出家人修行境界就比較高,居士就不如。或認為供養出家人比較有福報,供養居士就沒必要。如果佛或菩薩在相上還執著在出家人或居士,那就絕對不是佛或菩薩了。
如果您對學佛還停留在古早的刻板印象就落伍了。在華嚴經十地品中,佛陀所開示的五地菩薩,用白話一點來說,就是跳舞、唱歌、與眾生打成一片,嗑瓜子閒聊,喝咖啡聊是非,四處旅遊、吃喝玩樂。是不是讓您跌破眼鏡?顛覆您對佛法僧的刻板印象?為什麼五地菩薩做的是這些事呢?那是有法理基礎的。能夠登地五地,祂在福報和智慧的修持都已經有一定相當水準的基礎,換句話說,祂在定力和智慧已經修得很穩定,不會遭受外在任何事相的干擾和影響。其次,在長久的修持中,祂的貪嗔癡已經趨近於零,甚至可以轉化為用,戒定慧已經提昇,能夠化轉外在人事物的貪嗔癡為戒定慧,所謂,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
那麼,您說我也跳舞、唱歌、與眾生打成一片,嗑瓜子閒聊,四處旅遊、吃喝玩樂,我也是五地菩薩啦!那可差遠了!五地菩薩絕不會說我是五地菩薩,也沒有一念認為自己是五地菩薩。五地菩薩是自自然然就有因緣來做這些事,並非刻意去做的。無論在家居士或出家人要修到五地菩薩,必然要經過前面四地及未登地的過程,這中間一定會有一段非常苦行、痛苦煎熬、孤獨的過程,就好像尚未羽化的蝴蝶,必然得先經過一段不為人知的繭化過程,才能化變出翩翩飛舞的蝴蝶。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良師難遇。記住,不是人人有機會學佛。如果您有因緣,聽聞佛法,得遇良師,此生此世,千萬別錯過,一定要好好把握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