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許道清
利字當頭座,
前程徒自毀。
悠悠向民心,
富貴自榮顯。
佛說四十二章經 ( 第 12 章﹝2﹞ )
摩騰、竺法蘭 共譯 (從梵文譯成中文)
經文解說: 許道清 (Tao Qing Hsu)
第 12 章﹝2﹞: 佛言:豪貴學道難。
第 12 章﹝2﹞: 當人們擁有巨大的財富和高貴時,學習道是很困難的。
佛陀說:當人們擁有巨大的財富和高貴時,學習道是很困難的。人在大富大貴,學道難。正如我們所提到的,有四聖諦。即苦、集、滅、道。
四種基本苦
有四種基本苦。這就是生、老、病、死的苦。沒有人能終其一生避免這四種痛苦。人生的苦是什麼?很多人都在為如何在戰火中生存而苦惱。而世界上半數以上的人口在周邊國家的潛在襲擊壓力下,或者在不平等、不和平的社會狀況下,都在苦苦掙扎。
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幾乎沒有機會聽到佛說的道,更不用說學道了。一旦他們有機會聽到佛說的道,他們就會願意學道,對應佛的慈悲,從而生起個人和自然的智慧。然後他們就有機會從生活的痛苦中解脫出來。
衰老的痛苦是什麼?有句話說:“我們從出生就開始走向墳墓。”如果人生沒有意外,我們終將衰老。你知道衰老的痛苦嗎?我們的大腦神經開始退化。我們的體力和腦力一年比一年不如從前。與此同時,我們可能正在遭受慢性病的折磨。
天天吃藥,頭暈,怕摔。我們的胃口越來越差。我們經常因為疾病或慢性病而失眠。最糟糕的是,我們可能會有孤獨和憂鬱,這會增加我們的痛苦感。而我們可能會躺在床上,自己不能動彈,日常生活中還得別人照顧,更不用說癌症的痛苦或腎臟透析的痛苦了,如果我們得了癌症或需要腎臟透析。
什麼是病痛?疾病不屬於長者。每個年齡階段的人都可能患上這種疾病。許多年輕人或婦女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透析或癌症。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能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疾病。然而,他們中的一些人正在遭受憂鬱,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以結束他們的痛苦。
對於年輕而健康的人來說,他們無法感受到或體驗到上述的痛苦,更不用說死亡的痛苦了。他們可能感受到或經歷的是生活的苦難。
形成我們身體的四個關鍵要素
關於死亡的痛苦,我們不得不提到形成我們身體的四個關鍵元素。即地、水、火、風如下。
地意味著堅硬或堅固。在我們的身體裡有骨頭、指甲和頭髮。
水意味著液體和流動。在我們的身體裡有血液、尿液、眼淚、鼻液和唾液。
火意味著溫度。在我們的身體裡是體溫。所以我們可能會發燒,或感覺冷,或感覺熱。
風意味著氣體、空氣和呼吸。在我們的身體是呼吸系統。如果我們在座位上打坐或練習氣功,我們可以感覺到我們體內的氣體流動。它會導致我們的身體或四肢不由自主地移動或旋轉。那是因為我們內部的氣流正在運行。這是正常的。所以,不要擔心當下的變化。
當我們死亡時,我們的四個關鍵元素將處於分解狀態。那個時候,我們會處於嚴重的痛苦之中。剛開始的時候,我們會感到身體的壓力很大,所以,我們會變得焦躁不安。然後,我們會覺得很冷。有時,我們會覺得很熱。我們不能再吃任何東西了。如果我們沒有任何信仰,或者我們不能接受死亡的到來,而我們還有意識,我們會感到嚴重的痛苦,因為我們知道我們將離開我們的家人,告別這個世界,這就是死亡之苦。
沒有智慧的人,不在乎所說的苦,更不用說不了解所說的苦。
無論貧富,都有機會學道。
一個人想要入道,必定感受到了人生的苦難。 同時,他一定感覺到苦在每時每刻,或日復一日地累積,使他們有一個念頭,一個自我感知,要求消除痛苦和從痛苦中解脫。
這就是學道的動因、原因和條件。
因此,他們才有可能發菩提心,進入佛道,學道成佛。 無論是富人還是窮人,一旦感受到生活的苦難,他們都會願意走上佛道,佛定義的道,你可以在第二章中找到和閱讀。
大多數富人和貴族很少有機會從生死中解脫。
身在巨額財富中的貴族,在生活中是沒有這種痛苦的感覺的,因為他們生活在非常舒適的環境中。同時,他們的親戚和朋友也可能過著同樣的生活。換言之,他們缺乏學道的環境和動力。
根據我從歷史上的觀察,大多數處於巨額財富和貴族中的人,壽命短,死得早,我們可以在皇室或官方家庭中找到。換句話說,擁有巨額的財富和身為貴族對他們來說是很短暫的。為什麼?
在他們所處的環境中,他們關注的不是生活的苦難,而是如何獲得更多的權力、官位和財富。換句話說,這是一個充滿了爭權奪利的環境。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怎麼可能長壽?很多人被謀殺,或死於疾病,是因為內心和頭腦中對自己和他人的貪婪和仇恨。
誰更有機會成佛?
在佛教中,創始人和繼承人都是長壽的。釋迦牟尼佛活到八十歲。臨終時,他仍為弟子傳授佛法。他的繼任者摩訶迦葉和阿難都活到了一百多歲。他們既不是因為犯罪或罪惡而被吊死,也不是被謀殺。相反,他們在平靜的心境中自然而然地死去。
印度禪宗的第一個創始人是摩訶迦葉。繼任者是阿難。這是2500年前。前面講過,釋迦牟尼佛所定義的道是禪。在釋迦牟尼佛的時代,他沒有使用“禪”字。 “禪”字在中國使用。
你知道中國第一個禪宗創始人是誰嗎?就是那個叫達摩的人。他也活到一百多歲,心平氣和地自然死去。他們本身就是身居巨富的貴族之一,在學道之前受過良好的世俗教育。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那些身居大富貴,在世間受過良好教育的人,一旦願意走上佛道,在佛道上的成就會更高。他們在平靜的心境中自然地死去。那是因為他們已經從一切痛苦中解脫出來,包括死亡的痛苦。因為他們有能力幫助人們從痛苦中解脫出來,所以他們不會死在痛苦中,更不用說為他人的苦難而死了。換句話說,他們擁有至高無上的智慧。從生死痛苦中解脫的教義是佛陀的主要教義。
成佛的兩個基本條件。
必須具備兩個條件才能成佛。這就是幸福和智慧。幸福包括財富、健康和智慧。一般而言,身居巨額財富的貴族,可能充滿世俗的幸福。換句話說,他們可能受過良好的教育和具有良好的知識。然而,他們缺乏智慧。這也是他們學道難的原因。因為他們充滿了世俗的幸福,一旦他們願意走上佛道,他們就會比窮人更容易學道。
學道的重要性是什麼?
那麼,我們可能有一個問題。學道有什麼重要性?簡而言之,學道對我們有兩種重要性。一是幫助自己從今生的痛苦中解脫出來,以善業為因緣,帶領我們在今生和來世以幸福和智慧走向美好的生活。另一個是幫助我們重生,在下一世及未來的每一世為德福的人。所以,凡能感受到四苦,欲從苦中解脫,欲增加自己的智慧的人,皆願意學道。
摩騰、竺法蘭 共譯 (從梵文譯成中文)
經文解說: 許道清 (Tao Qing Hsu)
第 12 章﹝1﹞:貧窮布施難。
第 12 章﹝1﹞:當人們處於貧困狀態時,給他人一些東西是很困難的。
精神上的貧窮才是真正的貧窮。
“當人們處於貧困狀態時,向他人提供一些東西是很困難的。”一般而言,我們所了解的窮人,是指其生活中物質匱乏。這也是這句話中窮人的意思。
但是,我們對精神領域的“貧困”知之甚少。如果人不是物質上的貧乏,而是精神上的“貧乏”,他們就不願意把自己擁有的東西給別人。我認為這樣的人真的是窮人。為什麼?根據我對歷史和社會的觀察,這樣的人會經歷物質境界的由好到壞;那就是從富到窮的過程。在佛教中,物質上或精神上的吝嗇是我們今生和來生的不良原因,因為它真的會導致物質上的貧乏。
反之,如果人物質上貧乏,但精神上不“貧”,則有可能給予他人。我認為他們真的更富有。為什麼?據我觀察,這樣的人會經歷物質境界的由壞到好;那就是從窮到富的過程。在佛教中,物質或精神領域的慷慨是我們今生和來世的良好理由。因此,它會導致物質上的財富。
所以,物質和精神都“貧”的人,不是物質貧而是精神“貧”的人,才是真正的窮人。這就是我對這裡窮人的定義。
在物質和精神上,成為接受者不如成為給予者。
這裡的接受者是指那些物質上或精神上貧窮的人,樂於接受別人的金錢或任何東西的人。為什麼做接受者不如做給予者?如果你有選擇,你希望成為哪一個?想想看。
有些人喜歡成為接受者,可能認為他們從別人那裡得到的東西是合理的,即使他們在物質生活上並不貧窮。在心理學上,我們發現這種人的性格是傾向於擁有現成的、舒適的生活,而不是依靠自我的正直和勤奮的生活。如果我們深入觀察他們,就會發現他們在精神生活上並不豐富,甚至在物質生活上並不滿足,因此很容易使他們產生焦慮和抑鬱。
只有精神和物質生活豐富,精神健康,才有可能成為慷慨的施予者。根據研究和我個人的觀察,慷慨的給予者在他們的生活中更加積極自在,從而使他們擁有更長壽的生活。
佛教中的三種布施
正如我們在第 10 章中提到的,佛教有三種布施。即如下:
A. 向他人提供金錢或財物。金錢或財物也可以換成食物、衣服、藥品,或者成為志願者等等。
B. 布施佛法。佛法包含一切對人有益的法,包括世間一切的方法和非世間的創造。總之,它意味著以任何方式將智慧給予他人。
C. 給予他人無畏,包括用我們的勇氣幫助人們擺脫恐懼,將他們從危險中解救出來,用柔和的話語安慰他們,讓他們放棄恐懼。誰是無畏的給予者(誰給予人們無畏)?可以參考這篇文章:淺談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如果人們是定義的窮人,那麼他們真的很難給予他人上述三種給予中的任何一種。相反,如果人們不是定義的窮人,則更願意無條件地將上述三種給予中的任何一種給予他人。
人一旦精神上“窮”了,就有可能使人在物質上成為真正的窮人。正如我們上面提到的,這是有原因和後果的。一言以蔽之,就是德智不足。
給予的深刻意義 (佈施即是給予的意思)
那麼,如何改變今生和來生的貧困狀況呢?關鍵是無條件地給別人一些東西。這條道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尤其是心胸狹隘的時候。
有人可能不同意這個想法。大多數人認為解決個人貧困問題就是工作和賺錢。然而,我們聽說過工作越忙越窮。為什麼?
布施是佛教的基本教義,也是基本的學問。六種救度中的第一種方法,就是如何自救,如何救人,從痛苦中解脫。我告訴你為什麼。
第一,無條件地、無期待地、無所求地給予他人,可以消除我們的自私和自大。自私是被囚禁的心。它會導致心中的痛苦和生活中的任何痛苦。然而,大多數人並沒有這樣的自我認知。當我們邁出所說的給予的第一步時,它可以一點一點地減少我們的自私心和狂妄的自我,也意味著釋放我們被囚禁的心。
其次,無條件地給予他人可以消除我們的慾望和貪婪之心。自私的人內心渴望更多,什麼都貪婪。一般來說,他們對別人的要求及期待更高。但是,他們不會無條件地給別人一些東西。一旦他們的慾望和貪婪得不到滿足,就會使他們心中產生憤怒和仇恨的情緒。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災難和痛苦。例如,眾所周知,戰爭會帶來更多的死亡和更多的貧困,戰爭的原因是因為擁有任何權力的人發動戰爭的慾望,貪婪的心,自私的頭腦和狂妄的自我。你聽說過誰因為戰爭發了大財嗎?只有幾個人吧?有時,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會受到公眾的責罵。那是因為人們的自私導致了大多數人的貧困。
歷史上,大多數開戰的人,最終都是因為無法忍受生活的痛苦而自殺身亡。或者他們被那些更自私或更多慾望的人殺死了。所有這樣的人都缺乏智慧。
因此,一旦我們邁出了布施的第一步,也就意味著去除我們的慾望和貪婪的心,也意味著防止任何災難和痛苦。一個好的思想和一個好的行為會影響世界的和平,帶來一個社會和一個國家的財富。
第三,它可以增加我們的智慧。當我們去除了自私的心、慾望和貪婪的心時,我們的智慧就會同時生起。一旦我們的智慧生起,財富和幸福就在那裡等著我們。為什麼?我告訴你一個秘密。有句諺語說:“天神幫助自助者。”增加我們的智慧就是幫助我們自己。這就是為什麼上帝會幫助我們。正如我們在第 10 章中提到的,這樣的財富和幸福是永無止境的。這也是為什麼我說,給別人一些東西,就會讓我們擁有財富。 “神”這個名字也可以換成“佛”或“菩薩”。
缺乏智慧導致貧困的真實故事
當我們擁有智慧時,我們就可以避免任何導致貧窮的原因。我給你講一個我們社會的真實故事,關於缺乏智慧導致貧困。
眾所周知,法官的工作報酬很高。有一個法官對女人有很多慾望。因此,他有四個妻子和八個孩子,也就是每個妻子有兩個孩子。他的孩子沒有工作,仍然依靠父親的經濟支持,甚至他的孩子也長大了。那是因為他的孩子們已經習慣了現成的舒適生活,而巨額的生活費是由他的父親——法官提供的。他的四個妻子也在巨額的生活費用上依靠丈夫的經濟支持。
我們質疑他為什麼有這麼多錢養家——四個妻子和八個孩子?在經濟上供養這麼多家庭成員,法官的工資不足以支付生活費。然後,他開始做骯髒的事情,收受賄賂。他從他的工作中貪瀆腐敗。
你知道嗎?當他看似對妻子負責,對孩子是好父親時,其實對自己的工作、公眾和國家都不負責任。
最後,他進了監獄,失去了工作和薪水。同時,他必須將非法所得歸還給政府。換句話說,他是從富人到窮人。那是因為他缺乏智慧。當一個人缺乏智慧時,他不可能自救而從痛苦中解脫。也就是說,智慧的匱乏會把他推入苦海。
布施是佛教六種救度中的第一法門。
所以,當我們有了智慧,我們就有能力一點一點地從痛苦中解脫出來。一旦我們完全從痛苦中解脫出來,我們就有能力將他人從痛苦中解脫出來。所以,布施是佛教六種救度的第一法門。是進入佛道的基礎之一。
眾所周知,世界上貧富不均的問題一直存在。世界上80%的財富由世界上20%的人口擁有。換言之,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處於貧困之中。在我看來,那是因為大多數人都缺乏智慧,更不用說無知了。
很多意識形態都在愚弄人們。但是,它在學術上被視為知識。只有提高了人的智慧,去除了愚昧,才有可能實現真正的平等財富。
消除貧困並不是那麼困難。上面提到了簡單的方法。但是,對於貧困中的人來說,有多少人願意給別人一些東西呢?更不用說他們有機會閱讀這篇文章了。
給予別人一些東西比接受別人的東西更幸福。你想成為哪一個?如果我們希望自己是有能力給予他人的人,那麼我們的生活就會更加幸福和豐富。
英文原文:Chapter 12 ﹝1﹞ : Giving something to others is difficult when people are in po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