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許道清 (Tao Qing HSu)
堅持任何一法,皆是偏見及障礙。
無論甚麼觀點,都是一種偏見,即使是佛法。如果我們堅持佛法,那麼,這個堅持本身及佛法這件事,就變成一種偏見及障礙。佛陀之所以為佛陀,是因為他早已看清楚這一點,但是,我們凡夫卻看不到這一點。最上乘的佛法,竟然是「法無法,無法法」,那這到底是甚麼呢?
佛陀在金剛經,就說得很明白,「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也就是說,法及非法都應該捨棄,很多人不明白這意思,更別說能夠將其運用及落實在生活中。我佩服佛祖及諸法菩薩,祂們是真正能將其落實及運用在生活中,而自在逍遙。
其實這句話講白話一點,用我們現實生活來理解,就是,不要將一切外在的意識型態、觀點、觀念、想法、思想、辯論、口號、宗教或政治教條,束縛在自己身上,無論這些東西是不是佛法。也不需要將其內化成自己內在的意識型態,觀點或想法來約束自己或去約束他人。換句話說,就是不用罣礙一切外在或內在有形無形的觀點及事件,就是這麼簡單而已。
那我們會有懷疑,這不是生活沒原則了嗎?有些人就是固執生活一定要有原則,然後,因此自尋煩惱。不僅要用原則束縛自己,也要用原則束縛他人。這叫做甚麼?身心沒有自由。您還不明白嗎?佛陀的教育,就是要破除我們堅固的執著心,但並不表示,佛陀的生活教育沒有原則。
您知道佛陀的生活教育原則是甚麼嗎?就是不要做壞事。這就是最基本的原則。我們認同,我們就會去實行,就是這樣而已。這就是生活,不是嗎?我們遵守這個原則,並不表示我們就沒有自由。做與不做,也不過一念之間而已。又何必去做盡壞事,來搞砸自己的生命和前途。
悟入佛法更重要於讀誦佛法
有一位在台灣很著名的作家,文章經常刊載在各報章雜誌上,論述很多他個人的觀點。他年輕時曾經留學法國,拿到博士學位,並在台灣的大學當過教授。他寫了一篇文章,表示他依照佛教師父的開示,每天讀誦金剛經,因此都背熟了,還能朗朗上口。顯見他用功之深。
他也有年紀了,有一天生了一場重病,住在加護病房,覺得自己好像就快往生,這時候,內心充滿焦慮的他,勤誦金剛經,竟然覺得金剛經對他一點幫助都沒有,無法減輕他的病苦。他因此結論,認為金剛經對解決一個人生老病死的痛苦沒有幫助。因為,他是一位著名作家,這篇文章就這麼在網路或社群被廣為流傳。我就是這麼從親友分享中看到這篇文章。
您認為,這位著名作家,有將金剛經讀誦入心嗎?有領悟金剛經中佛陀所開示的法理嗎?當年,中國禪宗六祖慧能,第一次聽聞佛教師父講金剛經,聽聞其中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慧能祖師當下就開悟了。這句話簡單說就是「無住生心」。「住」在此指固執的意思。「無住」就是沒有固執,沒有執著。在這個基礎上「生心」,生心通常意指生起慈悲心。其實,它還可以被廣泛解釋,如果我們懂得靈活運用的話。
金剛經最後一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在說明甚麼?我們所做的一切事,都是無常的,即使讀誦金剛經,也是無常的,既然是無常的,那就「無住」,不要固執地執著讀誦金剛經這件事,在這個基礎上我們生起一切心,甚麼心呢?隨緣心,感恩心,懺悔心,柔軟心。
「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這在告訴我們要放下一切貪、嗔(怨恨)、痴、及對立的心。在我們臨危或臨終時,並不是一直讀誦金剛經,而是要真正了解金剛經的真實含意,並將其落實,讓生命的當下,安然自在,即使是面對死亡。我們放下的是生滅的肉體,及過往的恩恩怨怨。但是,我們的靈魂並沒有死亡,反而卻從這一刻成長。
在面臨死亡的一刻如此,那麼,在我們生命的每一刻更應當如此,這樣,我們的生命和心靈才不會有頑強的束縛,自由的生靈才能自在翱翔於天地之間,覽盡天下一切事,而能客觀地笑看人間事。這就是金剛經的智慧所能帶給我們的瀟灑的意涵及生活態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