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 09, 2021

第 12 章﹝3﹞:人因為他們的生命被放棄而必須死的時候,很困難。


                         佛說四十二章經     12 章﹝3 ) 

 

摩騰、竺法蘭  共譯 (從梵文譯成中文)

經文解說許道清  (Tao Qing Hsu)



第 12 章﹝3﹞棄命必死難。

第 12 章﹝3﹞:人因為他們的生命被放棄而必須死的時候,很困難。

 

人們因為他們的生命必須被拋棄而必須死的時候很困難。 是佛所說的人二十難中的第三難。 眾所周知,我們大多數人都非常珍惜自己的生命。然而,一旦貪生怕死,就會屈服於他人惡意的威脅和引誘。

 

佛陀的教導沒有排他性。

 

在佛的教導中,曾經有弟子因為性格狂妄,無法與群體中的大眾相處而學不好佛,最嚴肅的教育就是在群體中默默地不理他,直到他可以通過反省自己來發現自己的缺點。佛陀不會把他趕出去,除非狂妄的弟子自動離群。

 

然而,大多數和尚或尼姑或學佛者尚未開悟。他們不是佛。相反,他們是普通人。因此,在他們的群體中,可能存在排他性和排斥不聽話的人。

 

在佛陀的正教中,人們以自由意志接受佛教。即使他們離開團體或不再接受佛陀的教導,也不存在任何社會或職業上的懲罰或排他性。為什麼?

 

只有在不平等的地位、不平等的權威和不滿足的心態中,才會存在自傲心態的懲罰。此外,在瞋心、貪心中,也因此存在著對未覺醒心的排他性。

 

再者,佛性是空性。一切眾生都是未悟者,都是未來佛。 它們的本性也是空性。 也就是說,在佛的心中,一切眾生都是與佛平等的。合一是空。 那麼,虛空中怎麼可能存在任何懲罰或任何排他性? 比如在宇宙中,誰能被排除在外? 每個人都是宇宙的一部分。

 

所以,我們可以找到差異。在佛的心中,不存在區分任何人任何事物的界線。 然而,在未開悟的人的心中,存在著區分任何人或任何事物的界線。

 

如果我們完全理解了上面的內容,我們就會發現很多意識形態在愚弄人,包括來自他人惡意的威脅和引誘。其次,我們可以看穿別人隱藏在他們貪婪和仇恨心中的意圖。

 

愛國主義製造障礙和二元對立,從而限制了人類的思考和創造。

 

記得小時候,我們在小學就被灌輸愛國主義思想,從戒嚴開始,隨時準備與敵人作戰。即使是佛教的思想,也會被視為違反愛國主義思想。為什麼?

 

正如我所提到的,空性中沒有敵人。在空性的身體中,沒有任何對象、事物、二元對立,甚至任何意識形態。有愛國主義思想就是忠於國家,被認為是正確的思想。 然而,實際上,愛國主義的意識形態是增加對敵人的仇恨。所謂“敵人”,也就是那些不同意我們意識形態的人。所以,愛國主義思想中隱藏著二元對立。

 

二元對立的意識形態會使人狹隘,限制思想和創造。 在歷史上,我發現有很多人是被愛國主義思想或其他思想煽動,從而在戰爭中喪生的。很多士兵是文盲,他們可能有力量和勇氣,但缺乏頭腦。他們很容易被任何意識形態所愚弄。如果進入佛道,戰爭就不可能存在,人也不會無辜死去。

 

其次,愛國主義意識形態是在我們心中劃一條線,區分任何人和任何事物,這會增加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和爭論,會增加國與國之間的鬥爭。所以,如果人類擁有足夠的智慧,愛國主義或民族主義的意識形態就應該被去除。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最好是摧毀一國和另一國的無形線。

 

將來惡業會反擊自己。

 

很多人為了保命,只好被愛國主義或其他盲目的意識形態教唆,害死他人。 就這樣造了很多惡業。他們不知道,這樣的惡業,日後還會反擊自己。就是說,一個人以瞋心殺了別人,將來或來世終有一天會被另一個人的瞋心所殺。

 

所以佛說:前世所做的,是今生的果報;今生所做的一切,都是來世的結果。

 

“當人們因為他們的生命必須被拋棄而必須死去時,對他們來說很困難。” 這是人性的弱點之一。自以為是的人會用它來控制人類。 民生事關生死。 但是你有沒有發現,釋迦牟尼佛沒有參與人類創造的任何世間制度的遊戲規則,更不用說愛國主義思想了。為什麼?想想看。

 

生與死是一。

 

了解以上內容會增加我們的智慧。那麼,我們可能有一個問題。當人們因為生命被拋棄而必須死去時,如何讓他們不困難?

 

眾所周知,我們害怕死亡,尤其是當我們被告知患有嚴重疾病(例如癌症)時。 有些人不願意死,當他們知道自己患有癌症並且可能在知道癌症後不到半年的時間裡就死了。不幸的是,他們最終不得不死去;甚至他們花了很多錢來治愈他們的疾病。在這種情況下,對他們來說很困難,因為他們的生命必須被放棄,所以他們必須死。

 

很多人無法接受並以平靜的心態面對他們的疾病和死亡。 因此,他們感到憤怒、絕望和沮喪。他們在生死中受苦,在那裡掙扎。最後,一旦他們再也無法忍受痛苦,他們就會選擇自殺或安樂死。

 

但是,如果他們有生即死,死即生的觀念,他們內心的境界就不同了。生等於死的意思也意味著生與死是合一的。這樣的概念很難理解。

 

靈魂的功能

 

簡而言之,每個人都有靈魂和身體。靈魂雖然是無形的,但它仍然有意識、感覺、思考和記憶。它還可以用意念與他人“說話”和“交流”。它是沒有聲音的“聲音”。換句話說,它是從心或意念到另一個心或意念的說話和交流。它存在於無形和無實體中,很難被科學儀器證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它可能是在我們睡覺做夢時體驗到的。它非常清楚,可以記住。然而,它與弗洛伊德的理論不同。

 

正如我們在第十二章﹝2﹞所說的:人在大富大貴的時候,學道難。身體是由地、水、火、和風形成的。身體有看得見摸得著的形體。如果我們想從我們的身體發出聲音,我們必須依靠空氣中的媒介,這樣我們的聲音才能傳遞給別人,被別人聽到。

 

現在我們有了靈魂和身體的基本概念。下面的概念很難理解,因為它超出了我們一般知識和常識的經驗。

 

靈魂是永恆的。它不能被消除。靈魂沒有生起也沒有毀滅。換句話說,靈魂沒有生也沒有死。靈魂就像軟體。我們所學到的,我們所想的,我們所做的,都會被記錄在那裡。善或惡的種子會在那裡種下,這意味著善或惡的思想會被記錄在那裡。它會影響我們現在的生活和我們的未來或來世。

 

我們的身體是無常的。

 

相反,身體是短暫的且無常的。它可以被消滅。身體可以被生出來,然後被摧毀(毀滅)。 換言之,身體有生死。我們的細胞隨時被代謝和更換。我們腐爛的器官可以通過手術移植或更換。

 

有時,我們將自己的身體描述為一輛可以更換的汽車或一件衣服。一旦我們的身體死了,我們的靈魂就會離開屍體,住在下一個新生的身體裡,就像我們換了一輛新車或一件新衣服。那是重生或轉世。

 

第八識是靈魂。

 

釋迦牟尼佛講了八種識。 我們的靈魂等同於第八識。靈魂是某種無形的質性。有科學家說靈魂有重量。

 

通過以上認識和理解,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生即死,死即生的觀念。而且,它可以幫助我們不依附或依賴我們的身體,而是我們的靈魂。我們知道我們的靈魂沒有死,死了的只是我們的身體。有這樣的概念,有助於我們接受和面對我們的身體隨時可能死亡的事實。同時,我們可以讓我們的靈魂平靜下來,讓我們增加我們的智慧,滋養我們的智慧生活。

 

在這種情況下,因為我們的生命必須被拋棄而必須死去,對我們來說並不難。所以,被拋棄的是身體,而不是我們的靈魂。我們的智慧生命仍然非常活躍、豐富和延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