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四十二章經 ( 第 12 章﹝18﹞ )
摩騰、竺法蘭 共譯 (從梵文譯成中文)
經文解說: 許道清 (Tao Qing Hsu)
第 12 章﹝18﹞:隨化度人難
第 12 章﹝18﹞:隨緣感化救度人是困難的。
隨緣感化救度人是困難的。 是釋迦牟尼佛在本章所說的二十難中的第十八難。
改革自己救度自己都難,更難隨緣感化別人,救度別人。 佛陀所有的開端教法,都是為了改革自己,自度自救。 只有這樣,才能進而隨緣感化別人,救度別人。
為什麼要改革自救? 你知道嗎? 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人沒有這樣的觀念和意識,更不用說問這個問題了。 他們飽受生活的壓迫,日夜為生計發愁。
此類事件已使他們的精神嚴重紊亂。
不過,即便如此,他們還是沒有任何改革自救的念頭。
令我驚訝的是,醫院的心理醫生和大學的輔導員也無法負擔自己的心理壓力,然後自殺。為什麼他們不能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
釋迦牟尼佛講過人有四苦。那就是生、老、病、死的苦。也就是說,人在六道生死輪迴中,在輪迴中受苦。
六道分為以下幾類:
菩薩道
阿修羅道
人道
餓鬼道
畜生道
地獄道
所以,我們在人類的道路上。不管你是誰,你多富有多聰明,我們都不能否認,我們都要經歷生、老、病、死的痛苦,更不用說那些貧窮或生病的人了。一位睿智的醫生說過,棺材裡裝的是死人,不是老人。受死不是老年人的專利。所有年齡階段的人都有可能患病或死亡,包括嬰兒。
出生的苦,其廣義含義包括生活的苦。在釋迦牟尼佛看來,人之所以會犯很多罪,是因為活著受苦,也因為沒有智慧。人類為了生存,沒有智慧,產生貪、瞋、痴的心,從而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很多傷害和災難,那也是苦。
讓我們想像有一條大河。生活在左岸的人們正處於生老病死的痛苦之中。也有很多人掉進河裡,在河裡掙扎,也同樣受苦。與此同時,生活在右岸的人們已經從這些苦難中解脫出來。
江上有一艘智慧之船。智慧船上的人請左岸的人上船,帶他們到右岸。在河裡,他們還為在河中掙扎的人們放下繩索和救生圈,幫助他們登上船,並把他們帶到正確的岸邊(右岸)。在佛教中,這樣的搭渡,這樣的幫助過程,就是所謂的隨緣感化救度眾生。如果我們憑著自己的意願乘渡輪到達正確的岸邊(右岸),這就是自我改革和自我救度。這就是想像、描述和隱喻的概念。它讓我們很容易理解佛教的其中一種含義—感化救度眾生。
如何改革自救?這取決於我們自己的智慧力量,佛性。這就是釋迦牟尼佛要啟迪我們、教我們認識它的。當我們徹底改革救度自己,我們就有了感化救度他人的力量。怎樣感化度人?這取決於我們自己的慈悲和智慧的力量。在施法上,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有四種方法。即如下:
給予(布施);
用愛表達(愛語);
惠益行動(利行);
一起工作(同事)。
以上稱為《四攝法》(四同化法或四化法)。感化度人並不容易,因為大部分人的本性都比較倔強,有很強的狂妄自大。當我們還沒有開悟的時候,我們可能是其中之一,也沒有這種自我意識。
修行四同化法,需要順應形勢和環境變化的契機和條件,也需要順應受苦者的個人處境和命運的變化。如果我們要以四化法度化人,是不能強迫他們的。再者,四種同化法應該建立在我們四無量心——慈、悲、喜、捨。
我們應該知道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也就是,應對不變佛性之下的一切變化。修行四同化法時,要清楚地覺知自己的佛性,不被外在的境遇所束縛。換句話說,我們是掌控全局的主人。
有的人認為佛教徒長得傻,容易欺負,或者誤認為佛教徒很樂意幫助他們。然後他們要求佛教徒為他們做很多事情,包括他們不想做的事情,或者他們甚至不用頭腦思考如何去做的事情,因為他們認為佛教徒可能不會拒絕他們的要求。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用智慧和覺悟佛性去思考,如何正確拒絕他們的無理要求,如何切實地幫助他們。
佛陀的一切教法,都有一個重點,就是開悟一切眾生,助他們成佛。 換句話說,佛陀的教法為眾生提供了學習智慧以解決自己問題的方向。
在這個原則下,人類應該獨立地用自己的智慧來處理自己的問題,而不是依賴別人來解決自己的問題。
這是我們在修行四化救人時應該知道的。
讓我們簡單介紹四種同化方法。 即如下:
給予 (布施)
首先是給人類物質的東西,如食物、醫療、衣服、鞋子、房子、汽車、金錢等等。 這樣的物質可以維持人類的基本生計。
當然,也可以延伸到給予農業或醫療的技術,或者給予我們自己的時間和力量去幫助人們,比如無條件地蓋房子或架橋。
只有基本的生活是滿足的,他們才有可能進一步學習智慧和學習佛陀。
其次,如果人們喜歡財富,我們可以給他們物質上的東西,引導他們進入佛教的智慧。
二是給人以佛法(法),如《佛陀教育》。 人若愛聽理思,我們可以給他們佛法,引導他們成就佛的智慧。 再者,若能傳人佛法,能正傳佛法,此功德不可思議並且無量,為天地眾生所稱頌。
為什麼?
因為佛陀的教法,可以啟迪眾生,引導眾生走智慧之道,解脫眾生生死之苦,最終成就佛果。
三是賦予人類無畏精神。即幫助人類避免或擺脫任何恐懼,例如在經典劇中,英雄在遇到危險時拯救美人。即英雄賦予美人無畏,幫助美人擺脫恐懼。如果人們遇到危險,內心很害怕,或者膽怯,我們可以通過善意的表達給予他們無所畏懼,幫助他們擺脫恐懼。
在佛教中,無畏施者的代表是《觀世音菩薩》。如果你還沒有讀過之前關於觀世音菩薩的文章,對觀世音感興趣,我推薦你閱讀以下文章:《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或《智仁之神解脫人類免於苦難 (淺談《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是我做的佛經譯本之一。
用愛表達 (愛語)
如果我們要帶領人們進入佛教的智慧,我們最好用愛來表達,而不是用粗言穢語。 用愛表達的意思是用同情和善良來表達一種感覺、觀點或事實。
這樣的表達,表達了我們的關懷,更容易被人們接受,會促進團體或彼此之間關係的和諧。
當我們用愛表達時,不要忽視肢體語言。
一些肢體語言會溫暖我們的心,比如微笑、擁抱彼此、輕拍肩膀或輕輕揮手打招呼。
當人們在事業上感到沮喪或面對親人的去世感到悲傷時,我們會用愛來表達,這會鼓勵他們,讓他們感到安慰。
惠益行動 (利行)
“利益行”是指幫助他人或利益他人的行為或行動,當我們試圖幫助人們並引導他們進入佛陀的智慧時。 比如,一個年輕人本質善良,有興趣學佛,但沒有好的職業掙錢維持生活,我們可以支持他,或者給他提供一份好工作,讓他有一個穩定的生活和學佛的本錢。
這種利益行為不僅是支持和利益他成佛,也是支持和利益包括我們自己在內的一切有情眾生,因為這是善的循環。
有一天,當這個少年完全開悟,佛性智慧也得到啟迪時,他就能開悟、支持他人,也能利益他人的行為或行動。
其次,給眾生以方便或幫助,也是利益的行為,利益他人的行動。
一起工作 (同事)
同心協力是指我們在道路上結伴同行,為同一個目標相伴而行,為同一個目的而共同做某事。 目標或目的是什麼?
就是改革自救,以智慧慈悲去影響他人。
通過在行動或工作中的合作,我們很容易相互了解和交流。
對於不同的人,我們會提供不同的佛法,幫助他們進入佛性的智慧。 有很多方便的佛法可以用來幫助人們從痛苦中解脫。 四種同化法就是其中之一,這些都是很好的輔助。
所以,四種同化法不僅可以適用於佛教,也可以適用於不同的領域,如非營利組織、社會團體或國際福祉。
要深入學佛,我們要好好修習四化法。通過四化法,不僅是改革救度自己,也是感化救度他人。
英文:Chapter 12 ﹝18﹞ : According to conditions to reform people so as to save them is difficul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