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 01, 2018

道州濟語 自序


書名:道州濟語 
作者:許道清 (Tao Qing Hsu)
寫作日期:2011513日  (此日期非出版日期; 本書目前尚未出版。此部落格上2018年自動顯示之日期為《道州濟語》首次公開發表日期。)




自序

「道州濟語」之「道州」在此取其「道所在之處」的含義,並不是我們一般所知的湖南省縣名道州。然而,實際上道無處所,是應因緣而勉強稱其有處所,例如,唐韓愈曰:「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中國文化道教始祖老子於其所著《道德經》廣泛論述「道」的義理,其一開始即述及:「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也就是,「道」是不可言說的,是觀察體驗而來的。故老子言「道」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又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故「道」為元始。

本書於第十二章特別提出「道」的解釋,主要依據佛教的解釋作說明,亦是本書所要傳達的理念之一。「道者,通也」,亦是「通善;通向涅槃之意」。這本書的內容由淺入深本身即是「道」的體悟之一。「濟語」於此則有「助益之語」的意思。「濟」亦有「救助」之意,所以,亦期許「道州濟語」有「道濟天下」及「普濟群生」之意。

《禮記•學記》曰:「雖有佳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這是一本緣貪瞋癡所寫的書,主要是讓我們從觀照自他的貪瞋癡中,明瞭我們自身及眾生的心,以及煩惱所在,透過這樣的認識,可以調伏自己的心性,使心性趨向於善,離開煩惱的束縛,並從瞭解他人的心性中,透過我們自身調伏心性的實務經驗,進而運用我們的智慧,巧妙地幫助對方減輕煩惱。這是從小我走向大我的學習過程,期能從說明中明瞭世間變化的根源,最後能夠體悟一切皆是自心的變化,如《華嚴經》曰:「心為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並學習以心的運用,改變所處的環境及世界,使其趨向光明與善。

從「有心」的萬法變化中我們漸漸明瞭及體悟「無心」的寂滅狀態,這一切「從有至無,從無至有」皆是「道」,由於我們一般人一開始無法體會「從無至有」的狀態,例如,老子曰:「無名天地之始」,又《心經》曰:「諸法空相」,故本書內容試著「從有至無」引導讀者體驗這個過程,而讓讀者最終能夠自行啟發及運用「空中妙有」,因此,建議讀者於閱讀這本書時,能從頭開始漸進,才有一種連貫性。本書是由淺入深的過程,前面的內容皆是理解後面內容的基礎,惟超自然與玄學的部份必需透過自求內證才能實際經歷,這部份無法強求,亦不可執著,但隨因緣。我們知道,佛陀證悟得道,四十九年講道皆是實證,不是憑空捏造。

從閱讀中我們可就自身經驗舉一反三,觀察自身及周遭所遇到的人事物,其心與事相的變化。佛陀說:「觀諸煩惱,即是智慧。」透過這樣的觀照與自省,其過程本身就是道,故「道者,通善也。」當因緣具足時,我們將會遇到有形之師,佛菩薩的報身;亦會遇到無形之師,這「無形之師」無所不在亦無所在,必需用心體會。從本書的閱讀中,我們將會以理智之心找到或遇到「無形之師」,諸佛菩薩的法身或化身。佛菩薩的法報化三身皆是我們這一生中所能遇到的最大貴人,最終將會體會到,我們與佛菩薩與眾生皆是不可分割的一體。

《莊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本人才疏學淺,僅以有限的生命欲體悟無窮的大道,如以管窺天。望此拋磚引玉,並望此書的流通能帶給眾生助益,啟發智慧,離苦得樂,且以感恩之情以此報佛恩、師恩、父母恩及眾生恩。本書若有誤解或失漏之處,亦祈望諸賢不吝指教,謹此感恩致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