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道州濟語
作者:許道清 (Tao Qing Hsu)
日期:2011年5月13日
以瞋力阻斷煩惱
【化瞋力為定慧力】
在我們的生活中可能會遇到一種人,這種人往往自我為中心,個性相當情緒化,主要是其內心或身體正承受某種壓力,當看到某人性格溫和,就以為對方軟弱好欺負,而對之隨意動怒,或指使對方做事,凡對方的任何作為,或所做的任何事情,這種人都看不慣,往往不明就理地指責,或譏貶,或怒罵,或欺凌對方,以為這是長者對晚輩的關懷與教育,或是「我是為你好」的心態用以建立關係,竟不知對方是心善之人,處處退讓。當我們隨著年紀漸長或轉換環境,若不自我覺察,讓身心平衡,也容易有這樣的性格缺失。
這種容易發生在家人或同事之間。如果是在家庭中,容易發生在夫妻間,或子女中兄姐對弟妹的關係,或父或母的一方對子女。而如果是在職場上,則容易發生在主管對部屬,或同事間年長者對年幼者。我們說有種人「柿子挑軟的吃」,大致是指這種性格的人,精神科醫師稱這種關係為「精神上的霸凌」。這樣的人不僅對人容易有偏見,並且容易對人「軟土深掘」。其實這樣的人,心地還不至於太壞,有時候他們的確用這種方式在教導他人,也會關心家人或同事,對親朋鄰里間也相當和善,他們也不見得會有肢體暴力,只是很明顯地不明理,又自以為是,以貶損他人視為自我優越。而有些人是完全霸權心態,不會尊重對方。
所以,當我們和這樣的人講道理時,他們會說「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鹽還多」,或者一副「你憑什麼資格管我」的傲慢姿態,對道理是完全聽不進去。而我們長久與之相處,也會積怨日深而內傷,至忍無可忍的地步,有些人一旦壓抑久了,特別是憂鬱症者,當其忿怒像火山一樣爆發,有可能是非理性地自毀毀他,我們千萬別走到這種地步。故要有智慧和定力,別被這外在的相所轉,搞得自身一肚子怨氣。其實,當我們願意主動和這種人溝通,以化解內心的怨氣,其實還算關心對方,但是,往往會有「好心被雷打」的感受,又惹來一陣訕笑怒罵,讓自己生怨。有人碰了一鼻子灰之後,就再也不理會這種人,而遠離他們,避免再受傷,「蘋果放著給它爛」,而任其自生自滅。
觀察這種人,其實是「欺善怕惡」之人,如果這個人是我們的至親,或是我們還想和對方維持長久良好的關係,或者是我們的長輩,我們應學會慈悲和智慧,心平氣和地慢慢開導他們,但是對這種人來說,有時候這種效果並不彰,故偶而我們不得不基於慈悲,用憤怒或提醒的方式轉化對方。當然,前提是在我們有把握之下讓對方感受到我們的善意。否則,他們會覺得我們是對他們的權威挑戰,或者沒大沒小,不尊重長輩。而對於瞋怒心重,正值血氣方剛之人或不能聽勸之人,我們最好先靜默並避開,等待時機再說,以避免對方報復。「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種人若沒有自省能力,到老還是這種性格,故若不得已,只好讓其自食惡果。所以,運用之妙就看我們自己的智慧。
這世間有許多良善的人,但也有許多惡霸到處欺壓善良百姓,我們常說這些惡霸就像惡魔一樣,為魔所使,他們往往有極重的劣根性,不聽正法,不講道理,面露惡相,瞋怒心重;有些是笑裡藏刀,手段陰狠。對於這些極惡眾生,以理智的方式跟他們講慈悲護眾的道理,他們是嗤之以鼻,說不定還為我們自己惹來殺身之禍。我們讀《普門品》,眾生應以什麼相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什麼相,所以,對治這些惡劣眾生,佛菩薩就現忿怒相整治他們,調伏他們頑劣的心性。這是由大悲而現威猛之相,以智慧力催伏眾生心魔所起的障礙。一切未經轉化的貪瞋癡就是我們每個人心中的魔,這種魔會形成障礙,影響世間世出的成就。不動明王或怒目金剛就是現忿怒相以降伏諸惡魔,雖現瞋相,其實是大慈悲。不動明王是明瞭煩惱之本後為眾生起悲心而現瞋相。我們若不明就理隨意現瞋相,則是自起煩惱,自造罪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