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 02, 2018

書名:道州濟語 六 化小我為大我﹝一﹞以癡力阻斷煩惱【化小愛為大愛】


書名:道州濟語  
作者:許道清 (Tao Qing Hsu)


六 化小我為大我

一切煩惱皆來自於個人「我執」的這個「小我」,所以,凡人常為自己的學業成就、人際關係或工作事業是否如意,以及感情或家庭婚姻是否美滿而煩惱。這個「我」是貪、瞋、癡三種習性交織而成,故而形成種種煩惱。如果將「小我」擴展為「大我」,將淡化我們自身的煩惱。下面將舉例說明以貪力、瞋力、癡力「化小我為大我」所給予一個學習與思考的方向,藉以昇華生命的智慧。

﹝一﹞以癡力阻斷煩惱

【化小愛為大愛】

愛情雖是一種癡情,但是,當透過愛情的學習與互動,從中學習如何愛對方,也體會到被愛的幸福,眾生將學到愛與被愛。然而,大多數人對愛情多是一種欲望上有所求的愛,並著重在現世物質的一切,甚至是功利性質,故多有得失與計較,而為此爭吵不休,走到最後已變質,不再是愛情,而是一種交易與協商,這是一種自私的愛情;很多女人懂得突顯自己的美貌與火辣的身材來迷惑男性,以此為誘餌,期能找到一位自己駕馭得了的男人與財富,男方也為此陷入迷情中,雙方以為這就是找到真愛,共結連理,但我們知道,娶火辣美女的男人因用精過度往往容易早逝,所謂「壯志未酬身先死」,可見豔福其實藏禍,這是著重在肉慾的愛情,也是一種小愛的私情;很多人因愛結合,有了愛的結晶之後,開始沉重的甜蜜的負擔,為了養妻小,人性變得貪婪而自私,用盡一生勞碌生財,積聚財富,為了讓妻小享福,以為這就是愛家的男人,卻因為忙碌於工作,沒有時間孝養父母及關愛子女,更無心關心社會,那一天不幸過勞死了,雖留下許多財富給妻小,卻沒有留下德行及智慧給他們,而枉費一生,這是充滿煩惱的小愛。

故天下多癡情男女,無論男方或女方皆以愛情為控制對方的手段,這是自我為中心,以己利為出發點。這樣的控制往往也限制住對方與自己靈性與慧命的發展,相對地,其實也會對自己與對方折福。當透過智慧的開啟,我們將明瞭生命不是只有今世,永恆的生命還包括未來世,這個未來世包括天道﹝或天堂﹞。當我們真正愛一個人應該是幫助他/她將身心住於善,讓其身心解除煩惱,得到安頓,並為創造今生與來世的美好而努力,兩人攜手共同從事善業或公益,福神自然眷顧,夫妻之情才能走得長遠,即使萬一夫妻緣盡,一方生離或死別,我們也能以坦然的心面對,並對這一段善緣沒有遺憾或虧欠,進而安然地持續我們的人生。

我們常祝賀親友「五福臨門」,那五福呢?一壽,二富,三康寧、四好德、五考終命。所以,當我們真正愛一個人,應為對方著想,協助對方能夠健康長壽,享受富裕的同時,還能夠好德,從修德行德中有善終的果報。在這付出的過程中,我們自身也在學習智慧與觀照,透過這樣的學習,不僅自身於愛情中得到身心自由,也幫助對方得到自由,對方絕對也能感受到這種善意的愛,並以真心相對回饋。這種給予而不求回報的愛情才是一種無私的愛。故從男歡女愛中我們觀察到,愛的本質應是平等付出而不是佔有,是給對方生命智慧的成長空間,而不是財力與權力的控制與支配,也不是將對方當成僕人使喚。

家是貪愛愛染的地方,是煩惱之所,這也是許多修行人出家求清淨的原因之一。但是,透過智慧的運用,家卻可以改變成一個修行與成就德行的地方。佛陀說:「煩惱不離世間覺。」透過實際行動,由自己開始修德,進而幫助家人入於德行之道,最後一起牽手護眾生,這才是愛自己,同時愛自己的家人,透過彼此智慧的成長,家人之間的凝聚力會更堅實。維摩詰居士就是這樣的一位實踐者。

曾得諾貝爾和平獎,目前已故德雷莎修女曾說:「我嫁給了上帝」。我相信她感受到上帝對她的愛,這種愛是充滿智慧的,是非常美好的,讓身心都得到安寧,因此,她也將上帝對她的愛傳遞給印度貧苦生病的大眾,期望眾生也能感受上帝的愛,如同上帝愛她一樣。德雷莎修女癡不癡情呢?她將對愛情迷惑的癡情轉化成照顧那些貧困的民眾,於是成為一種對眾生對上帝的癡情,這是一種昇華為智慧的情感。基督或天主教皆說:「神愛世人。」當我們感受到神對我們的愛,我們會懂得如何付出我們的愛給眾生。所以,最癡者誰?莫過於神。小愛的癡情看似生命的束縛與局限,透過智慧的轉化成為大愛的癡情,卻開闊了彼此生命的視野與廣度。故愛情轉化後將成就美好的未來,這是將小我化作大我,將小愛化作大愛。

「大愛」是一種「無私無我的人間至愛」,所以,我們看基督教的牧師與牧師娘共同獻身教會,佈道傳教,帶領教友走向平安喜樂的道路,並救濟資助許多遊民與貧困的家庭,於早期醫療並不普及的年代,並提供醫療的協助,同時也藉由自身的經歷,輔導與安置那些關係緊張的家庭與小孩,這就是將小愛化作大愛的例子之一。而在我們的周遭可以看到有些夫妻於工作之餘,倆人共同輪流擔任義工,為大眾服務,傳播善的理念,或成為寄養家庭,扶助孤兒,真正體會到「施比受更有福」的意境,讓生命的意義因此提升,為自己積德,也為別人造福。
                                      
這「愛」除了愛情,還有親情、友情以及君臣之情。有情就有癡,而有情深情淺。有人重視朋友間的情感,更甚於家人,因此為朋友兩肋插刀,仗義執言,我們說這是「有情有義」,但這仍然是一種私人的情感,如果能夠結合友誼間的力量發展大愛,確實能夠為眾生謀福。在我們生活周遭也常可見到這樣的例子,朋友間或左鄰右舍相邀做義工為社區服務,或至某道場,或至某醫院做義工。這也是將小愛化作大愛的例子。當我們去做義工時要小心不要遇上詐騙,有些有心人士假藉義工之名行詐騙之實,他們透過接觸義工尋找作案的目標,古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義工或志工往往來來去去,我們在為人服務時,也要小心自我保護。

至聖先師孔子講仁,是以己為出發點,為人設身處地著想,所謂「以自愛之心愛人」。樊遲問仁,子曰:「愛人」。仲弓問仁,子曰:「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子貢問仁,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又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此外,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所以,我們知曉,「化小愛為大愛」即是「仁」與「道」,皆是由己身而行,推廣及人。而從這樣的實踐過程,能夠掌握自身的煩惱,而不被煩惱所轉,故能不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