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道州濟語
作者:許道清 (Tao Qing Hsu)
日期:2011年5月13日
八
自心他心是佛心
當我們能夠感受覺知自己內在的貪性、愚癡與瞋恚,才能夠體會他人內在的貪瞋癡,同樣地,從觀察他人內在的貪瞋癡,才能回觀自身的貪瞋癡,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佛陀說:「眾生心就是佛心。」眾生的心中充滿煩惱,所煩惱的無非「命財官科」:學業、考試、親情、愛情、事業、家庭婚姻、健康狀況及人際關係。又眾生都具有貪瞋癡,為什麼這樣充滿貪瞋癡與煩惱的心是佛心呢?佛心不是應該是輾斷七情六欲,無欲無求的清淨心?大家都清楚這一點,不是嗎?達摩祖師《無心論》曰:「眾生迷妄。於無心中而妄生心。造種種業。妄執為有。」我們知道,「污染」與「乾淨」是相對的概念,當我們看到污染的環境,充滿垃圾灰塵,會覺得很礙眼,很不舒服,將它清一清,加以整裡,則又會回到乾淨的環境。所以,「污染」是對應「乾淨」的概念而成立。同樣地,我們將「貪瞋癡的煩惱」比喻為「污染」,如同垃圾灰塵一樣,實際上我們的內心是清淨的,如同乾淨的環境。前面我們提到「貪瞋癡的煩惱」是心魔,是一種障礙,足以讓我們因此生重病而運途衰敗,當我們將這些「貪瞋癡的煩惱」清一清,加以整裡,才能回到我們內心的清淨,身體的氣才變得清靈,神清氣爽之下,身體機能才能調回健康的狀態,人生的運途也會因此開朗。
以此觀照自他為基礎,我們將能慢慢體會社會與世界無量變化的根源。故《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二十五寶髻菩薩品第十一之一》佛陀開示:「觀諸煩惱即是智慧。」為什麼呢?因為從這些貪瞋癡所引起的事相,我們學到經驗和教訓,警惕於心,進而內化成為自己的智慧,避免類似的事件發生,從而我們亦能用各種方式警告他人,避免他們因自他的貪瞋癡而受到危害。維摩詰居士問文殊菩薩什麼是如來的種子,文殊菩薩回答:「貪、瞋、癡是如來的種子。」貪瞋癡的煩惱是從自觀與觀他中明白,當我們愈能夠認清內在貪瞋癡的煩惱,那麼,則愈能夠看見我們內在清淨的自性與外在清淨的法性。《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五十二如來出現品第三十七之三》曰:「菩薩摩訶薩應知心境界是如來境界。如心境界無量無邊、無縛無脫,如來境界亦無量無邊、無縛無脫。何以故?以如是如是思惟分別,如是如是無量顯現故。」
我們觀宇宙虛空,其中有黑洞、太陽系、日、月、星辰,我們都是宇宙虛空中的一份子,然而,宇宙虛空本身有否「污染」與「乾淨」的概念?假設我們是宇宙虛空本身,我們可以想像並且意會,宇宙虛空本身是一種「無知」的狀態,它完全沒有這種「污染」與「乾淨」的相對概念。所以,可以肯定地說宇宙虛空絕對沒有這種概念。有一句話說「心如太虛」,我們的心如同宇宙虛空一樣,也沒有「污染」與「乾淨」的「相對概念」,那麼,「概念」從何而來?達摩祖師《無心論》曰:「我無心心不同木石。何以故。譬如天鼓。雖復無心自然出種種妙法教化眾生。又如如意珠。雖復無心自然能作種種變現。而我無心亦復如是。」由此,「概念」亦是無心中應因緣而自然變現,後由大家互相沿用,最後變成文字相。《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高貴德王菩薩品之二》曰:「如來非心。何以故。虛空相故。是故非心。亦非非心。何以故。有十力心法故。亦能知他眾生心故。」所以,如來非心非非心,是在無心中起一切心的能、理、相與用,即心法,用以教化眾生,覺悟本性,回歸自然,出脫煩惱。而這十力心法是指那十力呢?《大悲經》曰:「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力。慚力愧力久積集力。智力捨力福力慧力。根力加力具足十力。」
由此,可以理解,「概念」與「貪瞋癡」都是從無心中變現,而「貪瞋癡」本身就是「概念」的沿襲。以此為基礎,可以進一步意會眾生心實際是「無心」的狀態,佛心也是「無心」的狀態,「無心」的狀態本身就是「無知」的狀態。故眾生與佛的「非心」都是「虛空相」
的「一合相」,但又是「非非心」,如來的「非非心」是「覺悟後有十力心法」救度眾生,而眾生的「非非心」卻是「迷妄中造諸善惡業」,故是眾生與佛「非非心」的「差別相」。
《大藏一覽第八卷》曰:「云何證自心是佛。答。乃是如來。本願功德力故。令彼有緣眾生。修集功德。則自心感現佛身來迎。不是諸佛實遣化身。而來接引。但是有緣眾生。時機正合。能令自心見佛來迎。則佛心湛然常寂。無有去來。眾生識心。託佛本願。功德勝力。自心變化有來有去。如面鏡像。似夢施為。鏡裏之形。非內非外。夢中之質。不有不無。但是自心。非關佛化。是知淨業純熟。目睹佛身。惡果將成。心現地獄。如福德之者。執礫成金。業貧之人。變金成礫。礫非金而金現。金非礫而礫生。金生但是心生。礫現惟從心現。轉變是我。金礫何從。抱疑之徒。可曉斯旨。」
《大藏一覽第八卷》這一段對於證明「自心是佛」說得很詳細:「自心是佛,是如來本願功德力的緣故,令有緣的眾生,修行聚集功德,那麼,自己的內心自然能夠感應佛身出現來相迎,這不是佛派遣祂的化身來接引,是這些有緣眾生,時機正好符合,能夠於自心見到佛來接引。佛心是清明瑩澈,恆常寂靜,沒來也沒去,眾生的識心是依賴佛的本願功德力,才能使自心變化來與去,如同一面鏡子所呈現的像,又好像夢中施展的作為,鏡子裏邊的形像,不在內也不在外,夢中的實質,沒有有也沒有無,僅僅是自心,與佛的化身無關。因此知道:當我們清淨的業力充分成熟,可以看見佛身,當惡業的果成熟,內心就呈現地獄的景像,就如同有福德的人,手中握著的小石頭變成黃金,而業力貧窮的人,手中的黃金變成小石頭,小石頭不是黃金卻變現成黃金,黃金不是小石頭卻生成小石頭,生成黃金是由心生出黃金,變現成小石頭是由心變現成小石頭,轉化改變都來自於我。」
由此,可以推知,眾生無心,我亦無心。是故我心是佛心,眾生心亦是佛心,即心即佛,我與眾生皆是佛心,是一不是二,是故,眾生皆有佛性,我也有佛性。達摩祖師說:「心心心是佛」。佛陀說:「我就是眾生,眾生就是我。」佛陀基於此而感於眾生不知自己有如來藏性而對眾生興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故《佛心經》曰:「久遠諸如來。同我此一心。此心非諸心。此心即是佛。若行此心事。無不離世間。」又曰:「魔王轉輪王。梵天自在等。一切諸有力。從佛心所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